第一百二十一節 人之常情(第2/2頁)

“類似於保健品?”潘廣章還是敏銳的。

“不完全是,這保健品市場太瘋狂了,礦泉水再怎麽富硒也是水,天天都要喝,人體所必須,所以還是應當有些分寸,不可能把廣告效應打到那種肆無忌憚的程度。”沙正陽搖搖頭,又笑了笑,“不過可能會借鑒這方面的一些因素倒是真的。”

“礦泉水算一遭,還有呢?”潘廣章沒客氣,“王省長那裏不需要你操心,肯定會有項目,我倒是真心希望你能不考慮這些因素的情況下,為巫陵和蒲池地區拉到幾個切合本地實際的項目來。”

“茶也算吧。”沙正陽順口道:“趣味飲品的茶飲料產品線日益豐富,對綠茶、紅茶都有較大需求,新湖有一個茶葉基地,但是還不夠,寧月鳳也和我提起過,而巫陵地區富硒綠茶久負盛名,我覺得中高端茶葉仍然還是要走自創品牌,提升附加值的道路,但是中低端茶葉則可以加工為茶粉提供給茶飲料作為輔料。”

潘廣章精神一振,茶產業當然屬於他分管的農業工作,漢川是一個產茶大省,但是卻不是茶葉強省,比起浙江、福建、安徽和四川這些省份都有不如,每年茶產量不低,但是產值卻不高,附加值低,產業鏈短,這種情況也是潘廣章力圖想要改變的,但是卻一直找不到更好的辦法來。

“正陽,你的這個建議我早就考慮過了,巫陵乃至蒲池地區的山區丘區都有大量區域十分適合茶葉種植,土壤、溫度、濕度和光照情況都非常有利於發展大規模的有機茶園,但是茶葉是一個很講求品質的商品,一斤茶葉可以賣到上千乃至幾千,但是絕大多數茶葉卻只能是一二十塊錢草草出售,這中間相差懸殊,固然可能在茶品之上有一定差異,但是更多的還是我們在品牌塑造和附加值的培育上沒有做到家。”

潘廣章眉峰立起,“我和蒲池地委行署與巫陵地委行署都在這方面交換過意見,他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但是資金、技術和渠道,從何而來,不是光靠喊兩聲口號就能行,今天也在喊,明天也在催,但是落到實處,如何來改變?我覺得要麽就是引入外來資本和企業巨頭,要麽就是對這些分散弱小的企業進行整合,形成龍頭企業來帶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這個產業做強,而現在這種狀態,對廣大茶農的增收也是極為不利的。”

潘廣章的觀點很有道理,但是外來企業也好,本地形成龍頭企業也好,把茶葉品牌做強,這只能說是部分解決廣大農民的增收問題,像這類純粹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對勞動力消化量不大,而且這麽大一個茶產業,也不可能一兩家龍頭企業就能全部包攬,廣大中小茶企業仍然會存在,在沙正陽看來,這些中小企業吸納的勞動力更多,可以聯系的茶農更廣泛,如何把這一部分搞活起來?

一茶一品,著力打造自有品牌,推動地理標志認證,另外隨著未來交通設施改善,如何讓富硒茶產業和其他富硒食品產業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甚至未來還可以把旅遊產業加入進來,這樣才能真正讓這個區域的產業三位一體形成產業生態,讓老百姓從中分享改革開放的紅利。

沙正陽離開潘廣章辦公室時,已經是下班了。

一口氣就坐了一個多小時,期間潘廣章也推了一些工作,從這個角度來說,沙正陽覺得潘廣章對自己印象很好,這可能有幾方面因素湊成,原來在真陽工作時肯定表現不錯就有印象,加上都宜高速項目,另外就是自己的一些產業發展觀點也很符合對方的思路。

這一來二去,關系人脈也就是這麽慢慢搭建起來的,投之以瓊瑤,報之以木桃,沙正陽也知道自己實際上在省委省政府也還是有些木秀於林的姿態,不是好事,但是卻又停不下來,只能硬著頭皮往下走,那麽必要的準備也還是需要做,像這種通過工作贏得認同就是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