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節 走到哪裏都是一條鯰魚(第2/2頁)

呂宗平把沙正陽留了下來,二人回到了呂宗平的辦公室。

這個會議的基本目的算是達到了,呂宗平不動聲色的仔細觀察了,雖然大家都還是努力表現得雲淡風輕,但是卻在沒有之前那種古井不波了,特別是涉及到各自分管工作中的一些建議,恐怕都需要認真思考了。

提出來了問題,也給出了解決的方向,行不行,你都該好好考慮一下,對錯與否,都要自我評估,該怎麽來處置。

“講得很好。”呂宗平示意沙正陽入座,點點頭:“說得也很透徹,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觸動。”

“有感而發而已,在中央那半年,能看到很多東西,沿海地區發展速度太快了,他們的嗅覺敏銳意識超前,我們這邊還在琢磨,人家已經動手幹起來了,不怕出問題,就怕不肯動。”沙正陽也很感觸,“總感覺沿海地區這些政府運轉速度都要快一拍,我們各方面都更遲鈍。”

呂宗平苦笑了一下,搖搖頭:“這是一種直觀感受,但實際上就是最真實的表現,說明我們在全方位都比沿海地區落後了,辦事效率上,瑣碎程序上,推進力度上,都落後了,大家也習慣了,所以看到人家的動作和效率,我們反而覺得有些不適應了,覺得人家不正常,不適應,結果呢?”

“所以還是要由點及面,逐步推開,讓大家都要在思想上繃得更緊,徹底打破現在這種庸、懶、散、浮、拖的風氣,創造一種積極向上奮發圖強的良好風氣,我覺得市裏邊可能還是由於安逸日子過太久,缺乏來自外界的壓力,畢竟我們漢都的各方面數據都不是省內其他城市能比的,所以就形成了這種習慣,如果我們擺對位置,對標深圳蘇州,或者杭州武漢成都這些城市,我覺得恐怕大家就不會有那麽樂觀的心態,也不會這樣輕松了。”

沙正陽的話語還是比較含蓄委婉的,但對呂宗平來說卻再清晰不過了,他來了這麽久,也很清楚市裏邊的這種風氣,班子裏如此,市裏的幹部們亦是如此,要扭轉這種風氣,許多多管齊下。

“正陽,對扭轉我們市裏的這種風氣,市委市政府都有一些政策和措施要陸續出台,我留你下來主要還是想要和你談談你在會上提到的幾個產業培育,我注意到你專門提到了汽車產業,嗯,你的意思是咱們漢都市在發展汽車產業也有很好的條件?之前我和茅書記也商量過,都還是覺得和其他很多城市比,我們漢都的優勢不突出,很難競爭贏。”

呂宗平對汽車產業的發展很關注,因為他深知汽車產業是一個極其龐大而復雜的產業鏈,可以說一台汽車所涉及到的配套企業可能多達百家,其帶動的產值、稅收和就業乃至消費都是其他產業難以比擬的,所以哪怕茅向東和他都覺得漢都在這個產業上的確沒有太大優勢,但都還是遲遲無法下決心不把這個產業列入未來漢都的主導產業來培育。

“看來茅書記和呂市長在這個問題上也有研究,嗯,我說了,漢都肯定無法和上海、長春這些汽車產業已經具有相當規模的城市比,但是我們可以另辟蹊徑,走細分化市場,咱們漢川兩家汽車廠都在漢都,論規模也都不算太小,只是從產值、技術和人才等來說,與國際大品牌車企相比當然不值一提,但是這卻是一個進入內陸地區市場的跳板和橋頭堡,……”

沙正陽的話讓呂宗平心中一動,“你的意思是和外資品牌合資?”

“這是一條路,但不是唯一的路。”沙正陽沉吟了一下,“如果是這兩家企業目前狀況來說,要生存下去很難,所以我覺得找到一個可靠合作對象合資是可行的,可以借助合資來從為自己培育人才,吸納消化技術,為未來有其他機會的時候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