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節 碰撞中前行(第2/2頁)

這話有點兒重了,譚振國都有點兒替薛一行擔心了,雖然他和薛一行的關系也很一般,甚至對薛一行的自命不凡有些不感冒。

“我也希望我們中州的幹部爭氣一些,表現優異有些,這樣我臉上也光彩,正陽既然來了我們中州,他就是中州人了,就是中州幹部了,他一家子國慶節之後就要搬過來,他愛人也調到團省委了,我們共產黨人心胸應當寬廣,不要有什麽地域之見門戶之見,……”

譚振國趕緊解釋:“呃,天誠書記,我可對沙市長沒有這方面的看法,我只是覺得他動作太大,會不會在財政上有些壓力過大?”

“唔,你的擔心我也有,但是正陽還是說服了我,中州要超常規發展,要追趕漢都、武漢、杭州這些城市,就必須要新舉措大動作,我也知道這裏邊肯定蘊藏著一定風險,但是我還是認可正陽的觀點,未來五到十年,隨著我國加入WTO之後制造業將會進一步壯大,城市化進程還要進一步提速,在某些方面步子大一些,這點兒風險我們還是要承擔的。”

聽得楊天誠這麽說,譚振國也知道楊天誠是下了決心了,這也在他的預料之中,楊天誠一旦下了決心,就不會輕易改變,這個時候楊天誠和沙正陽已經捆在了一起,兩個人是鐵了心要在中州搞出一番大動作來了。

這種情況下,自己作為市委副書記只能堅定不移的和他們站在一起了。

……

沙正陽自然不清楚在市委裏邊楊天誠和譚振國已經有了一場關於他的對話,但他也知道自己的一系列動作實際上也觸動了很多人的神經,讓很多人坐臥不安了。

倒不是說這些人在裏邊牽扯多少利益,而是長期以來的那種按部就班習慣和心態已經讓他們不太適應那種超出他們預料的舉措了。

但在取得了楊天誠的支持之後,沙正陽已經不太在意這一點了。

之前沙正陽就和楊天誠有過君子之約,工作上盡可能的求同存異,在重大事項上,沙正陽不會輕舉妄動,這一點政治紀律和規矩沙正陽還是懂的,雖然說服楊天誠也是一項不簡單的工作,但是比起說服之後自己所面臨的阻力迎刃而解,沙正陽還是更願意在這方面做足功夫。

跟何況他也對楊天誠的心態有充分的分析和揣摩,楊天誠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麽保守封閉,只是作為市委書記,他需要對全市大局負責,前一任市長的不佳表現讓他非常惱火,所以不得不審慎行事,但現在沙正陽的表現在一步一步征服他,所以現在他願意冒一些風險。

“你們隗城是怎麽考慮的?”沙正陽泰然的靠在沙發上,“對比一下周邊,尋找自己的優勢強項,看看自身短板在哪裏,如何來彌補,這些我知道你能隗城也都在做,但是我個人看法也不宜過於去講究這中間的細微之處,你隗城現在沒有太多的資本去要求這要求那的,你縣裏幾十萬人,農村剩余勞動力那麽多,怎麽解決人家的生計,城市化起來了,人家的就業和增收怎麽解決?老鄧,你是當縣委書記的人,要有一個清醒的頭腦啊。”

鄧志全感覺到身上有些汗意,空調開得很涼,但是卻絲毫不能壓住全身的燥意。

他和沙正陽也接觸過好幾次了,越來越熟,也知道沙正陽越是這樣,越是代表他會對你的要求越高,這既是好事,也是壓力,好事意味著市裏資源會傾斜,壓力意味著你得要交出更好的答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