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節 提醒,勇於擔責(第2/2頁)

周建川在這方面還是相當冷靜理智的,他相信沙正陽也是如此,但他還是要提醒一下對方,避免真的到了大規模大格局起來的時候,頭腦發熱,先幹了再說,到時候真的就有點兒深陷其中,欲罷不能了。

“省長您放心,我在這方面您也是知道的,恐怕比絕大多數人都更慎重,嗯,甚至可以說保守了,土地收益可以作為一個助力器,但是絕不能成為財政支柱,一個良好的財政狀況下,在正常情況下土地收益絕對不能超過百分之三十,當然特定的較短時間內例外,一般說來最好能控制在百分之二十以內,就應該是一個警戒線了。”

這也是沙正陽的大實話,如果土地收益金在一個地方財政收入中連續多年保持在百分之三十以上,那就是相當危險的,而在百分之二十以內,他認為是可控的,當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每一個城市每一個階段略有不同,但在他看來不會偏離太大。

把周建川送上車,沙正陽這才松了一口氣。

他當然也清楚周建川今天這一趟視察的目的,給了市裏邊一個月時間準備,中原新區乃至整個中州市的未來城市規劃建設需要提交到省委常委會上過會,這也意味著未來省裏也會全力支持中州的發展,但如何讓省委常委們都認可,還要花費一番心思。

毫無疑問周建川是在省委和省政府裏邊都是很具有影響力的,他本來就是搞建築規劃的工程師出身,對城市規劃是內行,要忽悠他很難,最起碼你得要拿出像樣的東西來。

要說周建川對自己信口道來的什麽地鐵二號線或者東延線架空快速通道一無所知,沙正陽是不信的,只不過人家沒有點穿,也願意給自己這樣一個機會去彌補,一個月時間也足夠自己去彌補那些東西了。

孫韶華和周林也都跟著松了一口氣。

跟著這位沙市長工作還真的隨時都得要繃緊弦,向省領導匯報也都是隨時不斷的要跳躍思維,才能跟得上他的思路,而且很多時候還要超前考慮,本身只是一個粗略想法,或許在他嘴裏就能繪聲繪色的變成即將成型的方略,一個還未成型的方案,在他心中也許就是一個星期之後他就要看到紙面上的正式方案。

這種走一步已經要看到三步外的工作方式讓孫韶華和周林之前都有些不太適應,但是隨著時間長了,兩個人的神經也就逐漸變粗,習以為常,但是今天沙正陽的表現還是讓二人捏了一把汗。

“市長,東沿線架空快速通道……”孫韶華忍不住問道。

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原來在研究東延線方案時,的確有人提出來過以架空高速通道的方式來緩解東部城區的交通壓力,但是很多人都反對,認為過於超前,而且東部城區尤其是二環線以外的區域交通壓力根本用不上什麽架空,哪怕是三五年之後也不可能達到需要也用高架橋方式來解決。

所以這個意見也只是議了一議,但現在沙正陽幾乎就是要直接拍板上高架橋快速通道了,這可是十多公裏的高架,具體需要多大的投資,孫韶華都不敢想。

“韶華,不必那麽緊張,我只是傾向於用高架快速通道,現在大家都覺得東部城區交通壓力還不大,尤其是二環以外,主要還是二環以內壓力比較大,那麽我們可以先行把從內環到二環之間以高架形式來進行規劃,但從長遠來看,這種擁堵狀況會迅速蔓延到二環到三環,甚至三環外,所以方案分兩步走,一期是內環到二環,二期是二環到三環外,嗯,到野漁堰,……”

沙正陽能理解孫韶華的擔心,這個時候就需要承擔起這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