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外銷

林永貴推開辦公室的門,就感到一陣熱氣,連忙脫下大衣,又抖抖手腳,才坐到椅子上,準備批復今天的文件。

嚴格說來,他也只有早上的兩個小時能批復文件,再晚一點,就會有無窮無盡的幹部來請見,再沒有一個休息的時間。

他剛坐好,搓搓手準備看文件,電話“叮鈴鈴”的響了。

林永貴登時面色一肅。敢在這個時候打電話的,肯定不是他的下屬,否則就不是辦事是找茬了。

他特意咳嗽了一聲,才接起電話,溫言道:“你好,我是林永貴。”

“老林,我是劉萬海啊。”電話裏的聲音有些震耳朵,像是防空洞中的笑聲似的。

“哎呀,好久不見了……”

一通寒暄過後,劉萬海像是分段似的一陣大笑:“老林,我聽說大華實業的蘇董,是從你手底下出來的?”

“他第一份工作,是在油田上班的。”

“能不能幫我引薦一下。”劉萬海笑呵呵的提出來要求。

“這不像你的作風啊。”林永貴訝異的道:“堂堂華南化工廠,還用得著我來引薦?”

1990年,人們穿的衣服多是化纖的,用的器具多是塑料的。這些全都是化工廠的功勞。以此時的國企分類,化工行業除了有汙染之外,待遇地位都是不錯的,此時的私企化工廠尚不成氣候,化工體系的日子還頗為好過,華南化工廠自不例外。

劉萬海哈哈一笑,毫不勉強的道:“大華的12萬噸甲醇眼看著要投產了,我們華南化工廠眼熱啊。現在的原料緊缺你是不知道,嘿,老林你的油田倒是好處多多。”

林永貴不禁一笑。每噸原油的計劃內價格是400多元,計劃外價格是680元,一進一出是200多元的差價,批給誰不批給誰,除了石油總公司之外,全由林永貴來決定,自然舒心。

華南化工廠是中遊廠商,它下面的服裝廠紡織廠或者醫藥廠塑料廠要求著批購計劃內的原料,但化工廠自己也要求購上遊的甲醇乙烯丙烯等原材料,自然比不上純上遊的油田。

林永貴心想:大華生產出來的甲醇,總歸是要銷售的,華南化工廠也是個大客戶,想來能成。於是,他就笑了兩聲,應承道:“我打個電話,看有機會沒有。”

劉萬海千恩萬謝。

林永貴掛上電話,笑著搖搖頭,要找秘書要號碼的時候,電話又響了。

“你好,林永貴。”

“老林,我是老周啊……”又是一個化工廠的同學。

幾句話說完,林永貴懷疑的放下話筒,這一次,他可沒有絲毫要承攬的意思。沒等他想明白呢,電話再次“叮鈴鈴”的震了。

“你好,我是林永貴。”

“老林啊,我老錢啊。”再一個化工廠的同學。

林永貴一腦門的皺紋,截了一個話頭,問:“老錢,大華又不是今天才開始建甲醇廠,你怎麽現在才打電話過來?”

老錢立刻緊張了:“怎麽,還有人向你打招呼?”

林永貴苦笑說“是”。

老錢嘆道:“這可真是,無漏偏逢連夜雨。怎麽一個個都想著走歪門邪道呢。”

林永貴把話筒舉的遠了點,好像要看清楚話筒對面的生物,這家夥不也是在走歪門邪道嗎?他不明說,拐彎抹角的問:“出了什麽事?”

老錢哀怨的道:“大華新建的是12萬噸甲醇,我們考慮著,兩年內能投產就不錯了,誰想到,他年末就要投產了,再去聯系,想搞幾千噸計劃內的指標,根本不行。”

“都被搶光了?”

“哪裏是搶光了……”老錢咬著牙道:“大華實業是私企,他們就沒有計劃內的指標。你說說,12萬噸啊,又不是年產12噸,竟然是個私企,誰能想得到。”

林永貴無話可說,他也忘了大華是私企的茬了。當然,真的要去想,那是清楚的很,但要把它和其他企業聯系到一起的時候,很自然的就忘記了大華的私企身份。

國內目前的甲醇工廠,年產1萬噸以上的,就不算小廠裏。年產三四萬噸的,產值就能突破1億,以地方的眼光來看,可稱大廠。

大華的12萬噸甲醇工廠,雖然不是全國最大的甲醇工廠,但卻是單設備最大的甲醇工廠。或者說,是設備最先進的工廠。改革開放雖然10年了,像是勝利油田這樣的上遊原料企業,卻只會越來越強壯,又哪裏會把私企看在眼裏。便是20年後,大型鋼鐵企業、大型石油化工企業仍然是以國企為主,何嘗有民企挪移的空間了。

相形之下,1990年尚處在國退民進的當口,大華的私企身份倒也不太紮眼。只是12萬噸的計劃外甲醇,讓林永貴咋舌不已。各大油田為什麽把石油產量作為幹部考核的唯一標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多出來的產量可作計劃外物資進行分配。職工的獎金福利和領導的小金庫,都來自計劃外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