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如何戰勝(第2/2頁)

此時,逗弄了幾句李政夫,五郎覺得沒意思了,才讓他離開。

李政夫無奈,想了想,幹脆去工人們休息的地方溜達。

對大華的模式,他是既擔心又害怕,這種情緒已經很久都沒有出現過了,所以才想要更多的了解。

李政夫曾經遇到過很多家公司的采用的先進管理手段,每當那種時候,他都是既擔心又興奮的。因為他有信心,自己能夠學習到這樣的方法和手段,從而提高自己。

然而,大華的模式,卻是簡單難學。

這不光是人數的問題,還有管理模式的問題。大華實業是基於中國多年來的石油會戰的歷史,才采取的會戰模式。新加坡既沒有這樣的經驗,也沒有這樣的實力,根本是學無可學,偏偏這種模式又厲害的很。

此時,李政夫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站在了抵抗中國模式的前沿。

集中、高效、明確的目標和集體主義是中國模式不同西方模式的地方,也是西方模式想學也學不到的地方。曾經,蘇聯的崛起也讓西方驚詫莫名,後來,蘇聯倒掉了,西方國家悄悄的松了一口氣的同時,又發出震耳欲聾的呼聲:日出西方,唯我正統。

然而,中國和沙俄基礎上的蘇聯,終究是不同的。

自遵義會議召開的那一刻開始,中國就注定不會盲從外國專家。無論是軍事專家,技術專家,還是政治專家……

中國自己走出來的中國模式,中國延續自中國傳統的中國模式,注定會讓更多的國家處在焦慮和煎熬當中。

在有歷史記載的人類數千年文明期間,中國領先世界的時間超過1400年。當中國擺脫了蠻夷的統治,開始自我發展的時候,歷史的慣性絕不會無動於衷。

就像是後世許許多多的中國公司一樣,大華集團的模式對西方公司根本是無解的。

原因很簡單,只要官員和皇帝們不胡來,數億人,十數億人擰成一股繩,集結十數億人的力量、智慧和精力,國祚自然強盛。面對只有3億多人的歐洲,2億多人的美國,300萬人的新加坡,中國模式下的中國公司,只會變的越來越無解,並深入到越來越多的領域。

只有當中國的上升期結束,這種模式的力量才會稍稍消退一些,但以李政夫的年齡來說,他是看不到那一天了。

李政夫看不到未來,也預知不到中國公司的命運。

但是,當他看到中國工人在寒冷的西伯利亞,依然熱火朝天的工作,滿面笑容的聊天,精力充沛的搬運物件,他就感覺自己好像到了另一個世界。他早就知道,中國工人的平均收入只有新加坡工人的二十分之一,但始終並沒有給予重視,他認為,一名新加坡工人的工作效率,至少頂10名中國工人,這樣的論點,在金融危機前繁榮的東南亞地區非常流行。

然而,在寒冷的西伯利亞,新加坡的工人們還在被窩中享受難得的暖和的時候,中國工人已經開始工作了。

一名新加坡工人的工作效率,能不能頂一名中國工人?李政夫突然懷疑起來。

他下意識的來到幾個工人身後,突然看到一名工人看著某種照片發出笑聲,低頭一看,竟是張嬰兒的照片。

“你的孩子?”李政夫盡量用字正腔圓的中文短句。

“是啊,四個月了,都能吃東西了。我臨走前拍了張照片,沒事就看看。”

“想家了?”

“怎麽不想。”工人這時才回了一下頭,見他穿著皮毛大衣,就笑:“你是那個新加坡公司的人吧。”

李政夫知道他不認識自己,摸摸臉,笑問:“你怎麽知道?”

“你穿皮大衣啊。新加坡的工人有錢,我還見一個小子穿著皮大衣上工呢,我當時就想,還好你小子不是電焊工,否則非得燙一身的洞洞回去。”

“怎麽會,我們的工人都有工作服的。”

“是皮大衣外面穿一件工作服吧。”不管是新加坡還是馬拉西亞,都是氣候溫暖的地方,受不了西伯利亞的天氣也正常。不過,落在走南闖北的中國工人眼中,一些新加坡人的裝束就太有趣了。

李政夫自己都是渾身不舒服,搖搖頭,轉移話題道:“聽說你們要在西伯利亞呆半年才能回家,兒子見不到怎麽辦?”

“讓婆娘寄照片過來。咱石油人,哪裏有石油,哪裏就是家。”

哪裏有石油哪裏就是家!

每一次的石油會戰都會掛起這樣的標語。

對方隨口說出來的話,落在李政夫心裏,卻像是榔頭一樣,敲碎了他最後一點期望。

有這樣的工人,這樣的公司,這樣的國家,又如何戰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