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定性

稍作準備,蘇城就寫了一篇中韓局勢的文章,遞到了周辦。

他如今算是周辦的在冊人員,標準的幕僚或智囊身份,撰寫的關於國際局勢的文章,周老是一定會看的。

天底下,最難的事是預測,最簡單的事是馬後炮。

預測是要從千絲萬縷的事物中,抽離總結出一個結論。馬後炮則是從結論,上溯聯系到任何一件或幾件事情。

蘇城確知中韓建交是成功的,而且確知就是今年,隨便找幾個緣由,就能形成一篇不錯的文章。

其他的幕僚,如焦國平之流,就算是肯定此事,也要留一線余地,以免話說的太滿,影響了自己的權威地位。對比蘇城的斬釘截鐵,氣勢上首先就低了一級。

再涉及到較為困難的朝鮮態度,以及台灣態度的時候,各種五花八門的預測更是目不暇接,說什麽的都有,避而不談的也有。這裏面,又只有蘇城,給出了論斷:朝鮮方面不會高興,但也不會有激烈的反對。

以馬後炮的觀點來看,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朝鮮能夠答應韓國一起加入聯合國,本來就說明此事水到渠成。

但實際上,只有事情水到渠成了,人們才用水到渠成這個詞。中間出現反復也是常態,所以才有了“好事多磨”。

在事情沒有發生之前,如果中國執意與韓國建交,朝鮮會不會搞一個憤然退出聯合國的抗議,甚至制造一次炮擊事件,都是說不準的事。

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朝鮮制造點沖突,中韓建交再拖一年,並非無稽之談。到那時,盧泰愚的任期結束,他要在任期內和中蘇東歐建交的“北方政策”固然會破產,但新任總統的態度,也會給事情平添變數。

蘇城的文章,多用肯定,極少數用猜測,立刻引來了周辦的討論。沒兩天的時間,周辦就派人來請他去參加中韓建交的準備會議。

到了地方,蘇城當著崔國平等人的面,說完了自己的意見,然後趁著機會,試探性的提出了中韓經貿活動,以及液化天然氣船的問題。

周老聽的很仔細,除了中間詢問了一句資金和股權問題,就只是聽著。

蘇城一口氣說了40分鐘,深入淺出的講解了液化天然氣船的問題。

他自己上學的時候,對LNG船的了解就是大而化之的,雖然沒有獲得實用的技術,但對LNG技術的構造非常清晰,加上又詢問了大華海洋石油研究所的幾名專家,即使周老不懂油氣運輸,也能聽的明白。

焦國平無所事事的坐在邊上,很是無奈。

他從外國語大學畢業,就進入了外交部,早年走遍了前蘇聯的千山萬水,80年代以來,還去了很多非洲和歐洲國家,對於世界外交關系的造詣已經很深了。

但液化天然氣船這種東西,他哪裏有什麽概念!

如果不是周老在側,焦國平連聽都懶得聽。

等蘇城報告技術,周老首先點頭道:“和南朝鮮交流技術可以。嗯,這個液化天然氣船,我記得有人提過?”

他回憶似的語式,仿佛按動了開關似的,他的秘書立刻補充道:“是滬東造船廠。他們已經組織了相關的專家和人員,研究了液化天然氣船的相關資料,包括規範規則、船型資料、貨艙專利資料等等信息的收集工作。科技部和計委的意見,是允許他們自行籌備,進行早期研發……”

自行籌備就是不給錢,只給政策了,正是90年代中央的一貫作風。在財稅改革以前,中央也確實沒錢撥給企業搞技術研發。像是LNG船這種需要數千萬美元才能啟動的項目,也就只能想一想,甚至,僅僅是收集資料,都能消耗光一家大型國企的外匯存額。

想來,滬東造船廠最終是沒有自籌到資金了。

蘇城邊想邊點頭,道:“LNG船是一套復雜的體系,全靠自己來生產和制造還是比較困難的,回去以後,我和滬東造船廠接觸一下,看看他們的進度怎麽樣。世界船業市場的規模大的很,大華實業一口也吃不下去。”

周老馬上擺擺手道:“我不是給他們說情,也不認識他們。首先,你還是要做好自己的企業,若有余力,幫助一下國內的其他企業也未嘗不可。”

領導的一句話,就會引來下面的無數猜測。周老也知道此點,所以特意說道:“大華實業在這方面做的很好,不用刻意搞什麽。你們做這個LNG船,自己的負擔估計也很重,不要節外生枝。”

見周老真的不是說情,蘇城悄悄的松了一口氣,穩穩的答應了一聲。同時,他對這家滬東船廠也來了興趣。

蘇城記憶裏,中國船業公司的LNG船最早是在法國世界杯前後(98年前後)起步的,離現在還有五六年的時光。想來還是被錢給難住了。

國企積累資金速度一向比私企慢。而且,國企不光是生產效率低,無畏的花費也高。同樣是做LNG船,私企有幾千萬美元估計就敢起步,國企肯定要破億才敢動手。要是沒有一位強勢人物坐鎮,滬東船廠不光要等待自己積累資金,說不得還要等銀行和國家政策,若是內部反對的聲浪大的話,還有可能要等到傳統船舶利潤降低以後,才會有做LNG船的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