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吃過豬肉

“液化天然氣船的技術很復雜吧?”蘇城擡了一下頭。

雖然是疑問句,但也說明了他的興趣。閆學燦受到鼓勵,忙道:“液化天然氣船確實有許多高新技術,但我們可以采用先購入,逐步消化的措施。其實,韓國的現代重工,也是以進口材料,生產船舶為主的,我這裏有一個數據……”

閆學燦翻開自己隨身攜帶的筆記本,看了兩眼道:“目前LNG船的主要建設國是法國、美國和日本。在建的87艘LNG船裏面,法國有31艘,美國16艘,日本14艘,三國占有的總數是70%。韓國現代重工找到的訂單只有個位數,我的建議是和韓國現代重工共享技術,然後比拼成本和價格。”

“南朝鮮的現代重工又不傻,怎麽會同意!他們把辛辛苦苦弄到的技術送給咱們,然後還和咱們形成競爭?”陳祖年用的是韓國的標準稱呼,在中韓建交以前,中國是不承認韓國這個國家的。

“不是送,我們也是花錢的。咱們國家受到西方世界的封鎖,現在想要購買技術也不行。但咱們也有優勢,大華實業包銷自阿聯酋的液化天然氣的運輸業務是交給長榮集團的,大華實業若能自產LNG船的話,從長榮集團手上得到訂單,應當是不難的……”閆學燦緩了一口氣,繼續道:“韓國正好相反,他們得到技術很容易,但資金和訂單並不容易得到。要想這些技術發揮作用,恐怕不是那麽容易的。在我們的船廠建好之前,也可以將一兩年內的訂單,作為籌碼交給現代重工,他們肯定是有興趣的。”

蘇城問:“現代重工的技術,在什麽水平?”

“比日本弱一些,全靠成本優勢。如果不是外國封鎖,咱們完全可以從美國、法國或者日本購買技術。”閆學燦的傾向還是很明顯的。

蘇城不置可否的再問:“這麽說來,如果要做LNG船,日本也是競爭對手之一?”

“是這樣的。日本的技術實力比較強,但成本缺乏優勢。尤其是最近幾年,日本的人力成本上升的很厲害,在造船行業,他們的利潤是越來越低了。內部的競爭也很厲害。現在,日本能制造LNG船的公司有八家,分別是川崎重工、三菱重工、三井造船、石川島播磨、日本鋼管、日立造船、住友重機械和佐世保重工,它們也是分別從國外引進的技術。8家LNG造船廠,他們只得到了14張訂單,每家連2張訂單都搶不到,肯定是吃不飽的。幾年不做的話,很有可能某家造船廠就會放棄,所以,只要時機恰當,還是很有機會得到LNG船的技術的。”閆學燦是真的做了研究,說的頭頭是道。

在場諸人中,大約有半數被閆學燦給說動了。中韓建交,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這一點,在他們獲得的背景資料中也有提及。

蘇城再次沉默下來。

液化天然氣船,可以說是現代船業的最後一顆明珠了。天然氣的性質使得運輸它的船,必須在航行途中保持零下163攝氏度的低溫才能保持天然氣的液化狀態,由於超低溫帶來的材料性狀的改變,以及航行中的特殊要求,使得液化天然氣船的技術含量增高,提升了行業門檻的同時,創造了大量的利潤。

蘇城讀書的時候,正好是中國發展起LNG船的時間。雖然晚了些,但即使是2012年,LNG船仍然屬於高利潤高技術的尖端產品。在蘇城的印象裏,當時國內承接了3艘LNG船的訂單,都大肆宣揚了一陣。

當然,也確實值得宣揚。中國制造的力量,保證了中國企業一旦進入某個行業,往往能夠將一個行業的大多數機會吃幹抹凈。

中國企業一旦獲得LNG船的技術,船舶生產就變成一個比拼產能的事了。在這種競爭中,中國基本沒有輸過。

正在享受人口紅利的中國,在上升期結束以前,在制造業上是無可抵擋的。1992年的中國,還有8億以上的農民沒有轉化為產業工人,就是到了21世紀,各地宣傳“用工荒”的階段,中國每年仍然能夠增加數千萬的新生代產業工人,相當於歐洲一個大國的工人總數,一個小國的人口總數。

LNG船雖然涉及到種種高新技術,但造船本身,依然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工業。不管是大華實業、大華船業還是委托中遠船務,真要培養幾萬名工人,已經算不上什麽難事了,培養幾十萬幾百萬,估計也就是幾年的時間。這樣的規模,對中國來說,不過是一個鄉鎮的壯丁人數,但對一家造船廠來說,已是綽綽有余。

蘇城輕輕點頭,道:“LNG船的方案,可以考慮。”

閆學燦使勁握了一下拳。

旁邊,鐘志根緩聲道:“大華實業只擁有大華船業50%的股份,如果要做LNG船的話,要和哈利伯頓做好溝通。”

蘇城早就考慮過這個問題了,立刻道:“哈利伯頓入股大華船業的目的,是獲得大華船業的動力定位等一系列技術,對造船業本身的興趣不大,我們可以向他們提議回購股份,技術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