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繼續下鉆

當503號鉆井到達2940米深度的時候,蘇城等大華人都變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負責技術問題的顧海健和其他幾名海洋石油研究所的研究員,更是不時的看向船艙裏的電話。

如果見到了油花或者其他可能出油的征兆,鉆井平台上的鉆井隊長就會通過電話申請試油,試油成功則代表著油井產油了,試油失敗就只能選擇繼續鉆探或放棄。由於現場的判斷往往準確度高,此時電話響起,繼而見到原油的機會很大。

在大華實業,基層幹部的水平都是遠高於國企的,至少能達到國外技術企業的同類水平。這一方面是因為現場工作的經驗性強,有利於基礎不強的國內工人積累和進步,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大華實業是一個年輕的企業,它極少桎梏,更不存在玻璃天花板,往往能夠由此延攬和挖角到許多不得志的技術人才。

相對應的,國企的基層幹部水平普遍參差不齊,這並非是人才引進的問題,而是人才使用的問題。即使有一些聰明而優秀的基層幹部,由於待遇和級別掛鉤,在晉升機制暢通的情況下,這些優秀的基層幹部會以很快的速度晉升到管理層,從而脫離了基層工作,並拿到與才華與努力相適應的薪酬待遇。而在晉升機制不良的情況下,優秀的基層幹部不能得到提拔,福利待遇自然不佳,一年兩年還可以,時間長了,不免會產生怨氣,進而影響工作。

而在大華實業,鉆井隊長是被評價為A類重要崗位的,鉆井平台的主管則是A+類的重要崗位,不止正職,即使是副職,做上兩三年時間,也能上升到“特殊貢獻清單”的中層位置,意味著紅利水平要比普通的總監副總監級管理層還要多。如此一來,基層的完整性就能夠得到保證,基層幹部也不會盲目追求晉升管理層。後者的上升空間雖然更大,但工作要求卻是不同的,若是不能適應,不僅難以晉升,反而有可能從“特殊貢獻清單”上落下來,對大華員工而言,能不能上清單,至少是兩倍以上的收入差距,清單中間位置的收入,更是普通員工的薪酬五倍以上,再重要不過了。

大華的紅利制度也施行了好幾年,不管是三桶油還是其他的國內企業員工,基本都有所了解,因此,許多不甘寂寞的基層幹部在本單位做不下去的時候,都會嘗試來大華實業試試水,比起如火如荼的下海風潮來說,到大華實業這樣的大型私企卻要風險小的多,且以大華實業的薪酬回報,大家也不會覺得少。

90年代中期畢竟與80年代不同了,人們的思想相對開放,賺到第一桶金和第二桶金的人們,也用財富不斷的沖擊著眾人的觀念。另一方面,外企白領幾乎成為一種神話,而在大華公關部的有意識推動下,到大華實業工作,近乎於得到了國內有數的好工作。

事實上,由於大華實業的利潤極高,這也的確是國內有數的好工作。相比中石油的150萬名員工,大華實業如今也不過擴張到了三萬出頭,因此,雖然總體利潤還差著不少,平攤到每個員工身上就多的多了,每年釋放的紅利雖然只是總利潤的10%左右,依然顯的豐厚無比。

503號鉆井平台上的鉆井隊長李虎就來自國營煤礦,他是在瑟坦開發時期的大招聘中投奔大華實業的,到瑟坦煤礦做了兩年的采油工以後,先後經歷了鉆井、固井等工作,後來又到大華的浦東培訓基地進修,再回瑟坦做采油隊的副隊長,勘探隊的副隊長,鉆井隊隊長,差不多輪了一圈以後,再次進修,被挑選來到裏海地區輔助建設,跟隨勘探,接著做了最重要的鉆井平台的鉆井隊長,兼任平台主管的職位。

就履歷和技術而言,32歲的李虎無可挑剔,也是依靠著履歷和技術,他才能得到整個大華實業最重要的藍領職位,若無意外,以後的油田開發工作,都會有他的身影。

盡管經驗豐富,鉆井平台上的李虎卻沒有絲毫輕松的意思。

海上鉆井平台使用著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而先進技術往往意味著使用時間短,使用時間少,使用經驗也少,同時,最先進的技術通常也就不是最成熟的技術,通常代表著復雜的操作。

僅僅如此,每年都要參加兩三個月進修的李虎倒是不在乎,真正令他臉色凝重的還是鉆井本身。

有沒有出油的跡象,什麽時候應該果斷試油,這些都需要根據經驗和現場的狀況進行判斷,而判斷的時間往往很短,機會往往會一閃即逝。

歷史上,有很多油田都曾經歷過兩三次的鉆探。三年的特許權下來,沒有找到油的油田多了,翻過頭去,油田卻被其他公司找到的也不少見。

大多數時候,出油不出油的征兆都很淺顯,最終能不能得到噴湧的石油,全看試油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