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中芯國際】(第3/3頁)

神州科技也砸進去12億人民幣,幾乎把可以動用的資金都抽空了,成為中芯國際第三大股東,占股9.1%。

並且,神州科技還主動牽線搭橋,把中芯國際的第一家廠子設在盛海張江高科技園區。

神州科技這麽做,也是不想受制於人。

因為全球芯片需求大漲,台積電和聯電都忙不過來,導致神州的幾款芯片供貨不足。就拿手機芯片來說,神州電子公司已經不外銷了,因為隨著手機銷量增長,神州自用的手機芯片都嚴重缺貨。

那麽就只能自己投資一家芯片工廠,才能滿足神州自身的芯片需求,而中芯科技是最值得投資的企業。

歷史上的中芯國際,不到5年時間就成為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廠。之所以後來鬧得烏煙瘴氣,原因是創始人張如京被逼走了——當時阿扁給張如京開了500萬台幣的罰單,勒令其6個月內必須帶著資金和團隊離開大陸,否則就取消張如京的彎彎居住權。張如京不為所動,台積電又告中芯國際侵權,索賠10億美元。

這官司根本沒法打贏,10億美元也賠不起,於是只能簽訂不平等條約。賠償了1.75億美元不說,還必須設置第三方托管賬戶,中芯國際所有技術都必須存在這個賬戶裏,供台積電隨時檢查是否有侵權行為。

等於是中芯國際的底牌被競爭對手看光了,而且每張新的底牌也要被人看。

就這樣台積電還不放手,短時間內出爾反爾,再次狀告中芯國際侵權。這純屬誣告,中芯國際的技術是從比利時引進的,跟台積電沒有半毛錢關系。但台積電背後有美國爸爸,加州法院宣判中芯國際敗訴。

最終的結果是,台積電獲得2億美金賠償,獲得中芯國際10%的股份,張如京第二次被逼得離開自己親手創立的企業。

在張如京離開之後,新任總裁還比較罩得住,但新任總裁去世之後,中芯國際徹底陷入內部混亂。首先是公司團隊有三大派系,另外還有三大股東糾纏不清,團隊派系鬥得你死我活,三大股東也互相拆台,而旁邊還有個台積電死盯著,中芯國際就這樣艱難生存下來。

中芯國際的遭遇,是在中興和華為的技術官司之前,中國高科技行業最讓人痛心的慘案。

當時鬧得沸沸揚揚,宋維揚雖然不清楚具體經過,但也知道中芯國際侵權被搞了。至少這個時空,他不會袖手旁觀,他會不斷擴大自己的持股,並勒令張如京不得使用其彎彎時期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