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交鋒】(第3/4頁)

“說個有趣的事情。我去年在金牛商學院講課的時候,就遇到一個老熟人。他當時是一家飲料廠的廠長,找我買過獎杯,我跟他講經營策略的時候,舉過一個做洗車場的例子。後來他領導的工廠改制,被私企給兼並了,他幹脆跑去深城開洗車場。就按我隨口瞎編的案例,照著我說的經營理念,現在已經成為了大型連鎖汽車美容城的老板。深城最有名的‘鴻途汽車美容城’就是他開的,而且連鎖店開到了北上廣等大城市,身家已經過億。此人可查,不是假的。他跟我見面時說:‘宋老師,當初你的一席話,讓我終身受益,那些錢花得太值了!’”

“做生意要靠腦子,不管是技工貿,還是貿工技,有商業頭腦就能壯大。壯大到一定程度,也必須保持清醒頭腦,根據市場環境和自身情況制定長遠路線。不能貿然的技工貿,也不能貿工技一條路走到黑。”

“神州科技剛剛成立的時候,也是走貿工技道路。我們啥技術都不會,就靠賣小靈通賺錢,先通過‘貿’來積累資金。接著又是提升工藝,壓縮成本,靠‘工’繼續壯大。當發展到不缺錢的時候,立即開始把‘技’放在首位,完成了從貿工技到技工貿的完美轉型。”

柳總笑笑不說話。

宋維揚這番話意有所指啊,白彥松害怕兩位嘉賓吵起來,立即轉移話題:“柳總,在聯想的發展史上,您有沒有一些特別大的遺憾?”

柳總說:“大的遺憾沒有。我們提出了管理三要素,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對定戰略有一套科學周密的方式,所以不會出現大的戰略錯誤。只要走對了方向,自然不會出現大遺憾。具體的遺憾還是有的,就像剛才小宋提到的貿工技、技工貿問題。我跟倪先生出現分歧,這是企業管理者和技術負責人的矛盾,釀成了很大的社會影響,說起來也是一個遺憾。”

宋維揚笑笑不說話。

白彥松說:“神州和聯想都已經啟動海外戰略,兩位在品牌營銷的國際化道路上,還會采取什麽樣的措施?”

宋維揚說:“柳總先講吧。”

柳總說道:“從我們收購IBM的PC業務以後,我更知道品牌的威力是什麽樣的。同樣的好東西,一個有牌子,一個沒牌子,沒牌子的賣不動,把沒牌子的東西變成有牌子的東西要費很大力氣。我們今後要做的品牌海外戰略,就是把IBM積累的品牌影響力,逐漸轉化成聯想自身的品牌影響力。一個企業的品牌,跟國家的品牌有很大關系,今天中國的經濟品牌在世界上還是很弱的地位,人家一聽中國貨就是抵擋代名詞。這需要很多的中國企業,一起把中國品牌樹立起來。聯想只是其中之一,跟國內同志們一起努力,才能把中國的品牌形象做好。我們比較早的走出去,遇到的困難會多一點,付出的代價更大一點,這也是我們心甘情願的事情。”

白彥松道:“宋先生呢?”

宋維揚說:“確實如柳總所言,中國品牌的形象更差一些。神州智能機,不管是2G還是3G版本,有很多地方都強於蘋果,而且比蘋果更先上市銷售。但我們的銷量,始終要比蘋果差一些,無非就是吃了中國品牌的虧。但我覺得吧,只要技術上去了,創新上去了,默默耕耘,品牌影響力也會上去的。就拿現在來說,雖然美國人還是覺得中國貨普遍很低端,但我們的智能手機亮點很多,足夠抵消這種潛在的負面影響。”

“在美國年輕消費者當中,已經形成了一股力量,他們已經變成神州手機的忠實用戶,也就是所謂的‘神州粉’。他們以使用神州智能機而自豪,甚至在網路社區嘲笑蘋果用戶。嘲笑蘋果3G版手機經常掉線,嘲笑蘋果2G版手機信號不好,嘲笑蘋果手機不能更換電池,嘲笑蘋果手機不能使用谷歌地圖,嘲笑蘋果手機不能使用谷歌搜索引擎,嘲笑蘋果手機屏幕太小看視頻不爽。”

“你技術到位了,創新到位了,質量過硬了,能人所不能,品牌影響力自然也就上來了!能人所不能,那你就牛逼,就能打響自己的品牌。主持人問神州未來的國際化品牌戰略,就一句話:堅持科技創新!”

柳總補充道:“聯想也一直堅持科技創新。個人電腦產品方興未艾,必須根據客戶的需求,不斷更新內容形式。電腦跟手機、跟寬帶無線越來越近,研發上如果沒有大投入,沒有遠見的話肯定不行。”

白彥松又說:“兩位如何評價自身的發展戰略,在發展中又如何保持企業競爭力?”

柳總笑道:“小宋先講吧。”

宋維揚說:“我們跟聯想的多元化戰略不同,神州只做電子產品,當然也投資一些高新領域。一個人的精力有限,一家企業的精力也有限,你如果選擇太多,關鍵時刻必然難以抉擇,導致企業的精力分散。我們就是要瞄準一個點往前沖,把這個點沖出一條道路,再把這條道路沖出一片天!神州剛開始只做小靈通,累積資金、技術和渠道,再通過這些資金、技術和渠道,開始做手機、做電腦、做U盤、做芯片、做主板、做電子教育產品。神州智能手機,應該算神州科技這些年默默耕耘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