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竹竿(一)(第2/3頁)

李君閣踏遍碧峰山,才在雪地中發現了幾處合適的竹林,兩三年下來,才在上千株的竹林中選出了二三十根合適的竹子。又晾曬了半年時間,才得到適合制作手竿的竹材。

將竹材交給篾匠叔,卻也將煩惱交給了篾匠叔。

制作手工釣竿,光材料有竹,木,膠,漿,絲,漆多種,每一類材料都分出很多細類。

竿體根據每節用途和韌性要求,一般都得兩種以上竹材選配組合。

根據玉口、節眼、節間等處不同的強度需求,藝匠們采取纏繞絹絲的方式進行補強加固。絹絲纏繞的長度和力度的不當,都將是導致強度不夠,使用時會導致竿體和接口破裂。

還需要研制多種漆料,分別用於點節眼,漆絹絲,給竿體打底,鋪面。

膠液用於粘合絲絹,節插,柄材。

即使材料準備完畢,接下來還有工藝。

嚴選采集來的竹子,首先需根據竹子的狀態,排列在室外進行數周乃至數個月的晾曬後移至工坊室內長時間的自然幹燥,待竹子中的水分蒸發,完全幹燥後方可用來制竿使用。

此時竹子的柔韌性、彈性、彎曲度及粗細等的搭配將直接影響到接下來的工序,這要求作者必須具備敏銳的眼光和豐富的經驗。

竹子的選配工序也是最能體現不同藝匠個性和品位的所在。

接下來是火烤,組合選配好的原竹經過火烤之後不僅可將竹子調修成筆直,更重要的是通過火烤緊收微調竹子的纖維質,使竹子更具強度和韌性。

然後是鏤空,插節組合的手竿,一般會收為兩節。除竿梢和第二節之外,剩余的幾節都須將竹節鏤空。第一節收入第三節內,第二節收入第四節內。以此類推。

鏤空竹節時需要使用特殊的鉆頭。根據竹子內徑大小的不同,所使用鉆頭的粗細、長短也不一樣。

鏤鉆竹節時,力道的掌握十分困難,稍一疏忽往往前功盡棄,因而要求制竿師具有高超的技藝和細膩的手法。

之後是削制節插,為了能讓上一節的節插和下節的玉口具有良好的吻合性,節插須削制成一定的V字型角度。

角度的大小和平滑度需與玉口嚴絲合縫,使整根竿渾然一體,保證結合部位受力均勻。強度不受影響。

然後在竿體各處纏繞絲絹。

在上絲時,必須做到均一的力量和完全無間縫,方可為接下來的上漆打下良好的基礎。

絲絹采用最高档天然蠶絲手工編制而成。此類絹絲具有耐高溫,質地纖細而柔韌的特性。

接下來第一次上漆。

第一次上漆指的是在玉口、節眼、節間等處纏有絹絲的表面采取上漆的方式再度進行補強加工。

通過上漆不僅可以提高竿的華貴感,更重要的是能起到防水保護的作用。

這些漆都屬天然樹漆調制。

塗漆的漆筆也很特殊,漆筆的寬度、毛質、硬度等都非常講究。

上漆次數一般為六到八遍,每上一遍漆之前都需進行反復的水砂打磨和自然幹燥。

其後是玉口部的鑿削。與前節相繼的玉口部同樣須鑿削成與節插相吻合的V字型角度。

在鑿削時首先分階段慢慢地往內旋轉削鑿,待基本形狀出來後再改用不同粗細規格的棒狀鋼銼將玉口內壁銼平磨光,使其達到與節插完全一致的角度。

之後是握柄的加工。

握柄是釣者與竿最常接觸的部位,也是增加配重調整竿重心的重要部分,握柄手感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用竿者的釣感,因而藝匠們對握柄的尺寸及形狀分外注意。

柄把內部多使用一些質地堅硬的木材或直接采用竹子,部分藝匠則應用傳統的包紙方式。

表層裝飾握柄所使用的材料非常豐富,如鮑貝、蛇皮、羚角、鮫皮、金鉑、羽根、竹片、卵殼、綿線、紫藤等,甚至有時根據釣魚人的要求,鑲飾珠寶玉器等物。

接下來是制作最困難,最能提現匠人水平的部分:制作竿梢。

竿梢采用六到七年的上等竹種為原材料。

碗口粗的一段竹子,能用來作竿梢使用的僅是背陽的一小塊面積,通常直徑在十八公分左右的一段竹材,經過加工後,最多只能制作成二到四支的竿梢。

制作作竿梢時,首先得將竹子剖切成四方型的棒狀後,再使用專門的刀具一支一支削制成竹片。

每一套削出的竹片都一模一樣,就像像桔子瓣一樣,可以拼成一個整體。

四片或者六片竹片用特殊膠水粘在一起後,能形成一支完美的竿稍,再進行刨削使之完美。

在刨削的過程中調整角度及走向,使竿稍的調性完美的配合全部竿體。

此項工序是制竿中要求最高,難度最大的一道。全憑豐富的經驗和熟練的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