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川菜泰鬥(第2/2頁)

李君閣嘖嘖感嘆:“你們城裏人就是矯情!我們用農家肥的時候,你們要推廣化肥,我們用化肥了,你們又要我們用農家肥;我們種時令菜的時候,你們要買反季節的,等我們都弄上大棚了,你們又要買時令的!這不是折騰我們嘛!”

劉程先笑道:“這鍋我跟我師傅不背,這是那幫子營養專家養生專家在引導,我們就是廚子,別人要吃什麽我們就給他們做什麽!”

李君閣問道:“對了,我還想問問,這金老年齡都這麽大了還不退休啊?怎麽還弄了個私房菜館?”

劉程先說道:“這廚師啊,就跟各行各業一樣,分了很多層,最底層的就是劉三娃那種,天天圍著鍋灶出菜;往上一層就是飯店的主廚,管理一個小飯店的廚房,除了主廚,還要帶徒弟,指揮手下;第三層就是行政主廚,基本不親自下手了,只負責管理,對主廚提出指導意見。”

“我師傅這種就是金字塔尖上的人物了,弟子一般都是行政主廚的級別,要不就是飯店的老總,他的日常工作,就是根據飯店廚師隊伍的實力幫飯店安排菜式,鋪排宴席,平時自己總結歸納一下菜系菜譜,偶爾研發一些新的菜式。”

說完伸出兩個手指低聲說道:“光我們鴻賓樓,每年給他老人家的顧問費,就是這個數!”

李君閣驚嘆道:“這動動嘴就二十萬?厲害了!”

劉程先說道:“什麽二十萬,兩百萬!這還是弟子價,外人來問,一道菜就是你說那數!”

李君閣:“我靠!”

看著艱難地蹲在菜地裏檢查青筍的胖老頭,這還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劉程先說道:“你別以為這個事情好做,沒有幾十年的行業經驗,對傳統脈絡的充分把握,對幾十年來飲食習慣變遷的深刻理解,想要開發出一個新菜品,那是癡人說夢!傳統川菜就三千多道,別說做了,一道菜一千字,這三百萬字請你背下來先!”

“新菜品必須有本菜系的神,也就是精髓,色香味形都不能拿來說嘴,那是起碼必須的!你還要從新菜品中找出傳統的魂,要能在本菜系中找出根由,要讓大家吃到的是一道新菜品,卻都要誇一聲‘地道的川菜’才行!只有達到這個級別,這菜品才能有把握流傳下去,否則就是曇花一現,不能入譜。”

李君閣點頭說道:“這就是‘技進乎道了’,就跟書法一道類似,不論什麽字體,都要有一套筆法構法,筆法構法是來自傳承的,在傳承的基礎上只有少量的創新,出來的字卻能既符合大家的傳統審美,又讓人覺得是一種耳目一新的新書體,這樣的人才能被稱為書法家。”

劉程先聽得暢快,拍手贊道:“跟你說話真不費勁,就是這個意思!老子跟這麽多人解釋過這個道理,就沒有人能明白,都認為我在擡舉廚師這行的身價,以後我就拿你這個說法跟他們解釋!”

李君閣繼續說道:“要完全脫離陳窠另起爐灶,也不是不行,那就是西方現代藝術的路子了,所有表達方式都自己摸索總結,能這樣做的人哪個不是百年難遇驚才絕艷?而且都要有追隨者幾代完善傳承才能定型。隨便舞幾筆就說自己是創新,那不是創新,那是搞笑!”

金老頭看完菜站起身來,哈哈大笑道:“皮娃能看到這一層,已經很了不得了,老頭子之所以臨老了還要弄一個私房菜館,一是怕長期不摸鍋灶把手弄生了,二也是想再摸索摸索。陷進這行越深,越是覺得要走的路還長啊!就像你所說的,只要能給川菜這個菜系增加一兩道筆法構法,老頭子這輩子就值了。”

劉程先問道:“師傅,皮娃這片菜地怎麽樣?”

金老頭說道:“菜地沒問題,沒上過化肥沒打過農藥,能長成這樣就很不錯了,我們這就采些回去,嘗嘗味道,按道理說這樣種出來的菜,也不至於像那個於丫頭說的那麽誇張啊,難道是水土或者品種的關系?”

李君閣不能說這是空間將品種改良了,只說到:“這是我今年回來收集的一些本地品種,我們本地好些品種都不為外界所知,比如油杆青菜,哦也就是做芽菜的那個‘二平樁’,似乎除了宜州蠻州外就未見種植。還有烏金血米跟九裏香,似乎也是這樣。”

這解釋讓金老頭覺得合情合理,點了點頭,沒有再繼續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