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抓魚,灌香腸(第2/2頁)

阿音滿臉緋紅,湊到李君閣耳朵面前,低聲喊了一聲“老公”,又在他臉上啄了一口,抱著李君閣的胳膊直搖:“哎呀快告訴我嘛!”

李君閣感覺自己掉到了半天雲裏一般,昏頭昏腦就交代了:“其實昨天我來放魚苗的時候,就順便下田在幾個邊角的水底都挖了坑。”

“鯉魚愛溜邊,冬天裏又愛找深水,遊到坑底就呆著不動了,我剛剛丟的那幾個位置,都在昨天挖好坑的地方……”

“哎呀你個二皮!又騙我!”

……

兩人打打鬧鬧地回到家中,歐奶奶跟妮媽媽都還沒灌多少香腸呢,擡頭問道:“喲!你們可真快!”

阿音紅了臉,白了一眼李君閣道:“打漁摸蝦,他還真是行家!”

李君閣笑道:“幾個月沒來,這魚又大了點。”

妮媽媽是丈母看女婿怎麽都滿意,笑道:“過年嘛,大點好,這幾條的個頭都剛剛好。”

李君閣將魚倒在大鐵盆裏,放水養上,又拿來一個大簸箕扣在鐵盆上,丟了幾把花椒葉進去,壓上幾塊磚頭,這才洗了手,過來跟三人一起釀香腸。

拿起一個小竹圈,套在腸衣口子上,拿起肉條往裏塞。

一邊塞一邊往底部捋,底部堆滿後拿牙簽戳上些小洞放氣,繼續擠壓讓裏面的肉變得緊實。

每隔十多公分,就用細麻繩紮上,一節香腸就算弄好了。

就這樣一節一節往上紮,很快就弄出一長根香腸。

蜀州香腸品類繁多,有灌肉的,有灌豬血糯米的,甚至有灌排骨的。

味道又有廣味,五香,川辣。

然後還分煙熏和不煙熏,上述幾種方式自由組合,這就不少花樣了。

阿音家做的都是傳統川味,灌完後掛在細竹竿上。

香腸做好,又該調制醬汁刷排骨了。

醬汁由麥醬,香料,醬油,醪糟和酒組成。

將腌制了半天的排骨拎出來,拿刷子沾上醬汁往排骨上刷,刷完之後掛起來。

至於做臘肉的那些,得繼續腌著,半個月後才能取出熏制。

待到醬排骨風幹到一定程度,又開始刷第二次。

如此在一個月內反復多次,才算是完成。

醬肉風味與臘肉差不多,不過少了煙熏風味,多了些醬香。

非要拿一個比喻的話,大致就是茅台跟五糧液的區別。

到此殺年豬的大活基本幹完了,但是其余事情也還不少,比如熬豬油,比如做酥肉,比如炸丸子。

李君閣這邊將豬身上肚囊皮,血脖之類不太好的部分切成半指寬的肉片,掛上加鹽的面糊,入油鍋中炸得金黃。

稍好些的部分剁成肉餡,加姜水紅薯粉調好,炸成肉丸子。

妮媽媽那邊將板油,邊油,網油和部分太肥的肥肉切成細條,放鍋裏加些水煮上,讓豬油慢慢析出。等到水幹了,油也出來了,然後將就那油繼續熬肥肉,熬到形成油渣,豬油才算熬好了。

將油和油渣分離,瓦罐裏頭丟一把幹黃豆,將滾熱的豬油倒進去密封保存。

丟幹黃豆是為了防止油變質,變得“哈口”。

一家人一直弄到了晚上九點過,才開始吃晚飯。

晚飯基本就是中午的剩菜,沒吃完的庖豬湯丟兩個蘿蔔進去,吃完還有活幹呢。

明天要打糍粑,今天就要炒好花生,黃豆,芝麻,然後都弄成粉。

還要熬好黃糖汁。

過年好玩是好玩,之前的準備工作也夠累人的。

從早到晚,就沒有歇氣的時候,不過好在氣氛融洽,一家人聚齊幹一件事情的情況,在阿音家裏其實不多,大家就著紅紅的爐火邊做邊聊,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再做完廚房的掃尾工作,睡覺的時候都十二點過了,卯日已經到了。

……

一夜無話,李君閣起床的時候,歐奶奶和妮媽媽已經忙活開了。

大甑子已經將泡了一夜的糯米蒸上了。

今天是卯日,也就是兔日,相當於山下除夕,苗家今天要打糍粑,做凍魚。

打糍粑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是來歷是源於齊家,就是據說除夕吃糍粑,可以堵耗子洞,來年老鼠不偷糧。

另一種說法源於平天下,就是據說當年軒轅族團由黃土高原沿黃河流域東進,與蚩尤發生武力沖突,九黎戰敗,蚩尤被俘後。軒轅用楓木將蚩尤械之,殺在十月上旬卯日,身首異處。

蚩尤部族的龍族人秘密地收撿其肩胛骨、髀骨,運回後方住地,用糯米糍粑將蚩尤的肩胛骨、髀骨粘接復合後安葬。由此,苗族便傳下了過年祭祖祭蚩尤的傳統。

糍粑要打夠,一來自家吃,二來饋贈親友。

凍魚則是苗家一道特色菜,象征人丁興旺。魚從龍,明天是龍日,因此需要做些凍魚當做明天的“早年飯”,迎接龍日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