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二皮的童年(第2/2頁)

阿音說道:“那是啥?”

李君閣美滋滋地說道:“當然是生孩子啊!不過美嫻那樣的伺候不了,蕓秋那樣的小乖乖就最好了……”

阿音又羞又喜,低聲說道:“你就不想要男孩?我其實挺希望能有一個小二皮的……”

李君閣嚇得雙手直搖,腦門上汗都下來了:“可別可別,要也要小松那種質樸堅韌的,要不就要華強那種聰明踏實的,我這種……得虧是族裏有個四爺爺啊……我可沒那本事能把我教成我……”

這話說得如同繞口令一般,阿音笑得腰都直不起來了:“原來你也知道自己是一個妖孽啊!真不知道奶奶跟爸媽那時候操了多少心!”

兩人開始蹲下身清洗海白菜和紫菜。

李君閣手裏不停,嘴上說道:“是啊,那時候太皮了。五歲的時候,夏天跑山腳那邊去尋寶,見到溝上倒著一根木頭,就去過獨木橋。結果腳下一滑就掉溝裏了,好死不死衣服在木頭上掛了一下,肚皮後背全亮了出來,溝底下又全是藿麻,當時就給紮昏在那裏了……”

“六歲的時候,冬天掏馬蜂窩,將馬蜂惹急了,要不是跳溪裏潛水,搞不好就被蟄死了,然後就是一場重感冒,要不是藥師叔,估計同樣也就沒我了……”

“七歲的時候,秋收後在梯田那邊玩火,結果把梯田上的稻草垛子點著了,燒了半匹山,那陣仗把公安都驚動了,事後來調查的公安說,要是風向當時一偏的話,我就成烤豬了……”

“至於後邊什麽到山上紮水渠呀,爬屋頂堵人家煙囪呀,帶著小夥伴進山探險讓家裏幾天找不著呀,這樣的事情那就是多得都數不過來了……老爸老媽打也打了,罵也罵了,每次犯了事情,拖著我滿村挨家挨戶給人家賠禮道歉,拖著我去跪祠堂跟祖宗認錯,唉……”

阿音也嚇著了,拉了拉李君閣的袖子說道:“你這哪裏是皮啊!你這簡直是作死啊!後來呢?”

李君閣慢慢陷入了回憶:“後來,又有一次跪祠堂的時候,一位老人出現在我面前。”

“那是我第一次注意到這個住在祠堂的老人……他穿著一條寬大的大布褲子,一件灰色的二布衫子,腳上是一雙解放鞋,銀白的頭發往後梳著,臉膛紅紅的,一看就跟村裏人不一樣。”

“我當時不知道那東西就叫氣質,叫儒雅,叫蘊博,我只覺得,這爺爺身上有一種東西,一種全李家溝人都沒有的東西,一種讓人一望而生敬重崇慕的東西……”

“他往跪著的我跟前一站,對老爸老媽說道:‘思齊,素芬,剛剛給這孩子批了批八字,要等到十二歲,才能定根。’我爸當時就急了,說道:‘他四爺爺啊,這孩子現在都這樣了,等過幾年還得了哇?’”

四爺爺嘆了口氣,說道:‘這孩子生在山溝溝裏頭,可惜了的,如果你們放心,我就替你們管教幾年?’

“……從此之後,我便跟著四爺爺住進了祠堂,白天跟著他跑山,射箭,到處遊玩,晚上聽他講故事。”

“跑山的時候,隨便看到一株花草,一棵野菜,甚至是一塊泥土,一塊石頭,哪怕是天上的雲,山間的風,春天的溪流,秋天的雨水,農時節氣,日月星辰,他就能給我講解出名稱,特性,曾經發生過的和它們有關的故事,一大堆的道道……”

“在村裏見到什麽事情,他會給我講風俗的由來,講大家為什麽要這樣做,講以前的人們怎麽做,又怎麽慢慢演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老人家的學識,當真可以用‘浩如煙海’來形容。我對他的欽慕,那真如觀泰山而仰北鬥……”

“一年過後,我入學了,白天在盤鰲鄉上小學,晚上回祠堂。”

“開學第一天晚上,他找來一本黃紙小書,開始教我《三字經》。”

“當我第一次學到‘知某數,識某文’的時候,突然升起一種淒惶的感覺,開始嚎啕大哭。”

“四爺爺問我為什麽哭,我說我也想要有他那樣的學問,我也想成為他那樣的人……”

“四爺爺摸著我的頭說了句‘孺子可教’,然後他告訴我,這門學問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允文允武,可張可馳。它可以從一個繩結開始,慢慢編織出一張巨網,將時間歷史,萬事萬物網羅其中。學得好了,這張網能夠經緯天地。”

“我問他什麽叫經,什麽叫緯。他告訴我說,古人的書籍文字,都是記錄在一根根竹條上邊的,這一根根記錄文字的竹條,拼到一起,就叫‘經’,而連接這些竹條的牛皮繩,就叫‘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