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孔子看不起農夫?!

“你帶人去浙江,首先要從這個問起,春秋時期吳越鑄劍師斷料,到底是通過眼觀呢?掂重呢?火燒呢?甚至是品嘗呢?或者有其它匪夷所思的辦法?這是鑄劍的基礎,是細節上的功夫。要拍好電影,寫好文章,細節上的功夫不能漏。”

小準喃喃地說道:“那這電影拍下來,都可以當考古紀錄片放BBC去了……”

李君閣說道:“要是你這片子能放BBC去,那你這文明傳播者的身份就坐實了。”

小準說道:“這樣的文明傳播者是不是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費力不討好的冤大頭?”

梁慧麗撲哧一聲笑了:“小準,阿音和二皮在無人島上費力不討好做的那些,不也是為了這個目的嗎?你應該向他們看齊。”

小準鄙夷地說道:“他?切!還不是費盡花招討阿音開心!我要信他是為了傳播中華文明!我準字倒過來寫!”

第二天送走劇組一行人,這時間就快翻過六月了,娃子們眼看要放假,李君閣準備去祠堂和四爺爺商量下暑期的安排。

就聽四爺爺在祠堂裏對著攝像頭授課。

因為有哥大學子旁聽,所以四爺爺偶爾會加入一些討論和回答留言的內容。

就聽四爺爺說道:“首先我要說明的是,國學不是儒學,儒學只是國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家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門類入手,經,史,子,集,甚至筆記,小說,都可以,以興趣為老師,一步步精深國學修為。

不過有網友提到說孔夫子看不起農民,鄙視勞動。今天我想解釋一下這個問題。

網上的這種言論很多,其證據主要來自兩條記錄。

其一是《論語·衛靈公》記載:‘子曰:‘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

什麽意思呢?孔子說:‘耕田,也免不了有餓肚子的時候;而讀書嘛,是可以得到俸祿的喲。’

這就是孔子擡高讀書人,看不起勞動人民的證據了。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我們打開論語翻看原文,哦,原文其實是這樣的。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哎呀,原來原文裏邊,還有一個腦袋和一條尾巴。

那現在這話就得換個意思來理解了,孔子說:‘君子只謀求行道,不謀求衣食。因為耕田嘛,免不了也有餓肚子的時候;而通過學習,就可以尋找到道,可以得到相應的俸祿。所以,君子只擔心道不能行,而不擔心貧窮。’

我不知道為什麽這句話會作為孔子看不起農民的依據,這話其實是說明孔子對治政者求道的要求,只是用耕地來打了一個比方而已。

我們首先看時代背景,春秋時期,所謂君子是什麽,是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體,是當權者和輔佐他們的施政者,是知識的掌握者,是因掌握知識而產生了精神修養和道德追求的人。

有了這個底子,我們再來看文義,這話的意思是說,即使和糧食直接打交道的人,也有吃不上糧食的時候,這話有什麽毛病呢?要是孔子換一句話,變成‘織者,凍在其中也。’是不是又該說孔子看不起手工藝人了?

孔子這句話,其實只是想教育當政者,眼光應該放得高遠一點。作為領導者,應該有更高的道德標準和追求,並用它來指導自己的施政。

謀道的問題解決了,思想問題解決了,謀食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即使貧窮,那也是暫時的。

可如果只把眼光釘在經濟利益上,那遲早還是會遇到問題。

這就是大家常聽到的那句話:‘思想問題是大問題。’

大家現在回去看全文,是不是這個意思?因此我想勸勸大家,不要拿著別人的觀點當做自己的觀點。道聽途說的東西,先存疑,再自己研究查實,最後做出自己的判斷。

比如我現在說的,就一定全對嗎?不見得。大家同樣可以存疑,再自己去研究,得到自己的結論,這才是讀書人‘求真’的本意。

我們再來說下一個所謂證據,很多人還喜歡引用的一段是《論語·子路》裏邊的一段話:‘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

這話聽起來,真像是孔子認為樊遲問種地的事情,孔子不會,於是惱羞成怒罵他。

可真是這意思嗎?如果你打開論語,會發現原話是這樣。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繈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