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孔子看不起農夫?!(第3/3頁)

比如剛才那第二段,夫子當面不解釋清楚,只簡單來兩句‘我不懂’,等人家樊遲走了,他才將別人當反面教材給旁邊的同學敞開來細講,這就有些欺負人了。

哈哈哈,不過大家別以為樊遲就真是傻蛋,魯哀公十一年齊師伐魯,冉有同學率領左師禦敵,認為只有老同學樊遲能忠實履行軍事命令,於是帶著他一起上了戰車,擔任自己的‘車右’。

後來魯軍不敢過溝迎戰的時候,是樊遲建議冉有率先沖鋒,這才大敗齊軍。

之後他還繼承孔子遺志推廣儒學……

他的祀廟,譜牒,因為子孫後代在二戰中積極抗日,被日偽多次焚燒破壞……

這樣的人,我希望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知道他,記住他,重新認識他。

幾千年來,人們記住了他的貢獻,記住了他求道的執著。

因此他在唐代被封為樊伯,宋代被封為益都候,明清被封為先賢,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那就不該在我們這個時代,只僅僅記住夫子評價過他的一句‘小人哉!’

他的墓,在濟寧市魚台縣,如果有魚台的網友,請替我敬上一炷香,就說蜀州有一個老頭子,敬他忠,敬他勇,敬他言傳聲教薪盡火傳的師範,敬他鍥而不舍一以貫之的學風……

今天的討論就到這裏,我最後想說的是,以割裂經義的方式來歪曲汙蔑一位先哲,是比焚書坑儒還要失心瘋的行為。

因為只要是會識字的人,打開一次書本,誰是誰非立刻昭然若揭。

皇帝的新衣,只能糊弄瞎子,無法糊弄睜開眼睛的人。

所以我再次希望大家不要偏聽偏信,睜開你的眼睛。《論語》它就在那裏擺著,打開它,閱讀它,理解它,自己去找尋自己的答案吧。

儒學的治政理念,倫理,歷史源流,發展,變化,優劣,經驗,教訓,這些要展開,那是一個巨大的課題。今天不可能細講。

我僅僅就孔子是否看不起農夫這個問題,從儒家對政治理念重視程度這個小點,做一點點闡釋,讓大家對這門學問有更深的印象。

這些是我自己的理解,不一定對,有問題歡迎大家指出,我們一起討論切磋,謝謝大家。”

李君閣這才進門幫著四爺爺收拾東西,一邊搖頭贊嘆:“這才是學貫中西,搜羅巨細,旁征博引啊……”

四爺爺笑道:“今天這個其實只能算探討,不能算課,沒啥樂趣可言,你來是有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