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迷宮(第2/2頁)

李君閣養這個本來就不希圖取香掙錢,對木頭叔說道:“多了簡單啊,放一些出去不就行了?我們先前和農大合作,後來又把山水基金拉進來,為的是什麽?現在這麝場本身就是一個三方聯合的資源保護項目。”

木頭叔就好糾結:“這都養了一年了,都有感情,放出去有些舍不得啊……”

李君閣笑道:“木頭叔,當年我們蜀州的林麝,在碧峰山可是每平方公裏就有一頭,也就是說,你在山裏走出十裏地去,一路上都能見到三五次這家夥。等哪一天我們碧峰山的林麝恢復到了那個樣子,才能算大功告成。”

木頭叔搖了搖頭:“不敢想,可不敢想,這不成了比山雞還多了?”

李君閣說道:“等今年取完香我們就試試,種群大了你老也操勞,以後我們就控制好麝場的頭數,每年放一批進碧峰山。”

木頭叔笑道:“山裏人還怕操勞!不過你說得也對,每年放一些出去,碧峰山的林麝總歸會越來越多。”

李君閣說道:“其實還涉及到很多的研究課題,比如林麝多了,野豬野兔數量是不是會相應變少。不過這些是唯唯他們的事兒,我們就管不了那麽細了。”

以木頭叔的經驗,打死也想不明白生態系統平衡的高深學問,只是本能地覺得應該是這樣,於是說道:“得,那就放一批出去,對了皮娃,阿音獨自上山那是他們苗家回門的規矩,你可別往心裏去計較這些。”

李君閣笑道:“哎喲您老這是把阿音當親侄女了!我哪兒能計較這些,山下還有一堆的事情呢,我這就得下山種油菜去了,這車就留在這裏,阿音回來好開。”

木頭叔一把拉住李君閣的手:“你敢跑!到我這裏來不吃頓飯就走,你嬸子得念叨我到春節你信不?”

然後就走不了了,幾人一起又吃喝了一頓,席間李君閣問了下民宿的情況,然後討論了一下明年林場效仿苗家走林下套種中藥材的可行性,算是給木頭叔提前知會一聲,這才搭集團的觀光車下山。

農業基地其實到現在都還沒有全部完工,主要是很多魚塘的清塘工作得拖到十一月份進行,之後就是新魚塘的建設,該填的填該挖的挖,學習萬佳水產的模式集中管理,這也是一項大改造工程。

不過耕地方面,基本忘憂谷向李家溝一側,以及大綠道環線周邊算是已經建設好了。

忘憂谷大農機庫房裏,四十台一水的新農機準備派上用場。

這是中型秧苗移栽機,既能種裸苗,也能種缽苗,集開溝,栽種,覆土,填壓,澆水,施肥多功能於一體。

都是獨立單元掛接結構,移栽行數可以隨獨立單元的掛接件數自行調節。

然後每個獨立單元,還能調節行間距,那叫一個方便高效。

要是換到幾年前,李家溝要是能有這麽些設備,大伯怕是做夢都得笑醒過來。

沒有別的原因,種大米,遠遠不如種油類植物來錢。

但是種油菜,麻煩就麻煩在一種一移一收。

尤其是移和收,油菜秧子移栽可不像水稻秧子輕松一插就完事兒,甚至站田邊拋秧都可以,杆子那更是粗壯結實,更不如稻草那麽好弄。

小片地頭靠人工,自家打點油自家吃還行,那是不可能出效益的。

不過到了今年,這項目對李家溝人來說又有些雞肋了。

無它,老子們的烏金米效益可是菜油的好些倍!

可是皮娃說要種,那就種唄,反正現在大家夥也不靠種地養活了,再說皮娃的決定你可以看不懂,但是千萬別隨便笑話,因為一般到頭來都會發現自己才是笑話。

被這小子打臉的次數,那還少了?!

再說有了大機器,加上地也改好了,這活和以前那就是天壤之別,於是一群老鄉擠在準備開耕的地頭看稀奇。

然後李君閣就看見吳志秋,林昭,苗娃,許思,司星準,蘇冠海六個人鬼鬼祟祟地在那裏對著一台筆記本電腦商量著什麽。

前邊三位都沒問題,可種油菜混進來倆文藝工作者一電腦專家這是要鬧哪樣?!

幾個人討論得還很熱烈,壓根沒注意到李君閣的到來。

李君閣湊過去一看,是一幅圖,上邊是以這段綠道為中線的衛星地圖,綠道兩側,是兩個長長的迷宮。

迷宮的圖案如波浪翻卷,非常具有美感,估計就是許思的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