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網絡論戰(第2/4頁)

大家在笑過之後,突然很多人質疑了,內容很簡單:你李凡這篇演講到底說了什麽?要表達什麽?你的意義在哪裏?你想要得到的社會影響是什麽?……

一連串的問題拷問下來,徹底引起了網絡大討論。

倒李派:在《星空演講》這種場合,在霧霾重度汙染這個話題上,這篇演講太浮誇,毫無內容,毫無建設意義,毫無解決辦法,遠遠不能和紀靜的《蒼穹》相提並論。

挺李派:你讓一個高中生去像紀靜那樣到各個工廠做調研?做暗訪?接觸各個階層,高層?弄到內部數據?他一個高中生,除了像你我這樣吐吐槽外,還能做什麽?《蒼穹》這種類型的他能做出來麽?有那個條件麽?

倒李派:至少一個文化偶像,你應該行文深沉,內涵豐富,高瞻遠矚,表現出對霧霾的痛心疾首的態度!莊重,肅穆,這才是有內涵有腔調的演講該有的樣子,它這娛樂性太強,脫口秀的味道太濃。

挺李派:呵,按君這麽說,演講首先要裝樣子咯?那這樣的演講除了給你一種很有學問很牛叉的感覺外,又有什麽實質和意義?既然都解決不了實質問題,你的痛心疾首和我的談笑風生有什麽區別?

倒李派:那你李凡這場脫口秀演講又有什麽意義?

挺李派:意義就是,這篇演講火了,無數的人看到了,笑了。意義就是,李凡就像你我一樣,面對霧霾,我們痛苦而又無能為力,我們能做的也就是吐吐槽,窮開心。

要不,你還能怎樣?穿上紅褲衩去拯救世界。

……

還有事不關己派:大家淡定,就一場脫口秀演講而已,你們這家夥上綱上線的,人家出發點是好的,也沒傷風敗俗,你們笑過了,開心了,還有什麽好爭論的?對一個高中生有這個必要麽?再說,霧霾而已,忍忍就過去了。

倒李派/挺李派:要不你到京城感受一下?

一篇演講引起網絡上這麽大的爭議,這是李凡萬萬沒想到的,他在寫這篇演講稿的時候,倒是有過這種預感,但沒想到引起這麽大波瀾,不過一想汪牧曬張照片都被迫道歉,那李凡覺得自己這兒完全可以接受。

本來他寫的演講稿根本不是這個題材和這個風格的,後來臨時寫霧霾題材的時候,也自己思量了一下,寫什麽內容的為好。

他又不是科學家,寫不出霧霾的各種分析和治理方案,他又沒有社會資源,做不了調查,他也做不到各種數據各種資料什麽的隨手而來。以他現在的自身情況,他也沒法弄出一個像紀靜那樣的空氣汙染深度調查——《蒼穹》。

但是,霧霾籠罩京城,像他這樣的對環境關心程度極高的人來說,不說點兒什麽心中不痛快!

罵人?罵人不解決問題啊,再說他可不想被請去喝茶!

但咱老百姓一個,代表廣大群眾痛快痛快嘴兒總成吧?我吐槽幾句總成吧?埋怨幾句總成吧?我作為一介平民,也只能以這種輕快的方式,讓大家在霾裏窮開心了,在霾裏自我開解。

網絡最大的爭議來自於他的這篇脫口秀和紀靜的《蒼穹》之間的對比。

網絡毒舌者普遍言論:《蒼穹》這篇傑出的調查報告,作為民間唯一一個空氣汙染深度調查報告來說,很可能像唐宋詩歌一樣,被後世所知的,是開了民間先河的,充滿勇氣和責任擔當的。而反觀李凡這篇《再見吧,霧霾!》,不過徒增笑料罷了!

網絡支持者則認為:這兩個完全是不同風格的作品。《蒼穹》高端,有高端的道理。《再見吧,霧霾!》市井,也有市井的接地氣,兩者並不沖突,各有存在價值。不能因為《蒼穹》的成功就無限貶低《再見吧,霧霾!》。

還有網友給李凡提意見的,說你這演講要是段子少一些,多扯一些大道理,多表現一些作為青年人的大情懷,憂國憂民茶不思飯不想什麽的,你再看看,一定沒有什麽爭議了,都得誇你小小年紀就胸還天下,是不是這個道理?笑料太足,有個缺點,深思就太少,凝重感就沒有了,所以,那你這演講就看上去輕飄飄了。

李凡還真那麽認真地想了想,很有道理的樣子,不過自己真那麽做了,是不是有些無病呻吟?

這件演講事件爭議的發生,讓李凡開始重新思索了高端還是低劣的定義。到底什麽是高端?站在講台上大談夢想就真的高端了麽?

還有,如何做到高端和平凡相得益彰?

李凡這人有一個優點,能虛心接受意見和批評,別人罵他或者指責他的第一時間,不是想著如何辯解或者懟回去,首先自我反思,就這一個優點,99%的人都未必能做到。

其實大家噴的也有一定道理,李凡自己也心知肚明,但也沒什麽後悔的,他也有他的想法,兩者不能兼顧,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