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網絡論戰(第3/4頁)

不管網絡上怎麽抨擊,可人家李凡這個30分鐘的脫口秀演講火了,而且,是大火特火,你說這上哪說理去?把那些反對者氣得啊,捶胸頓足的,憑什麽啊?

就憑這脫口秀直接打入到了人們內心中了。本來大家一個個在霧霾中愁眉苦臉的,突然看個視頻開懷大笑,一掃胸中陰霾,這個解決實際問題啊!

李凡又為這個時空貢獻了關於霧霾的五成經典段子,就火得一塌糊塗了!

星期六早晨,京視二套《新聞早知道》,主持人很接地氣,開場便引用李凡經典段子:“……一代天驕,水上天塔,只見根基不見腰。塵入肺中,有不要命者,還做早操!好,這就是今天的天氣情況,據氣象部門報道,霾君還會在京城逗留幾日……”

某家庭。

“今天不炒菜做飯了。”

“為什麽媽媽?”

“違法啊,一會兒警察叔叔來抓人!”

某脫口秀錄制現場。

“把李凡這些段子給我改一改,創新一下,咱們用了。”

……

東北某地朋友打招呼開玩笑:

“你sei啊?”

“你管我sei呢?”

“不服你過來!”

“你擱哪呢?!”

擦,這兩個小子扯過犢子後,擡頭看了看藍天白雲,好嘛,咱這兒盛夏沒霧霾!

……

一篇脫口秀演講,各種電視節目紛紛引用,網絡上廣為流傳,民間紛紛開玩笑。當這篇被很多人視為沒有任何內容的演講火起來的時候,大家終於明白了它的價值。

《再見吧,霧霾!》沒有說教,沒有各種數據支撐,沒有高瞻遠矚,沒有痛定思痛,沒有誇誇其談,沒有憂國憂民。它只是一篇來自於一個吉森省高二學生的無奈與吐槽,它也給了廣大觀眾們在苦惱頭疼中一絲心靈的痛快,它載入不了史書,它無法獲得高度評價,但,它卻是最廣大觀眾們最舒心的安定劑。

著名脫口秀節目《曉燕有約》給出了精準的評價:

“今日網絡廣為流傳的《再見吧,霧霾!》,和《蒼穹》成為了兩個極端的強烈對比。後者,就像一個著名的學者一樣,沉重,深思,並痛心疾呼,是劃時代的演講報告。而前者,就像老百姓的口述家常,注定不應登上大雅之堂,但卻與你我之間聯系得最緊密最貼切,李凡的無奈吐槽,也是我們的擔心與憂愁。”

事實真如此言,《蒼穹》名聲在外,影響力極大,但是,真正看過完整視頻的人數並不可觀,當然,其中有某些大家都懂的原因。但即便沒有某些原因,它的傳播也未必有《再見吧,霧霾!》來得廣泛和迅速!

本山大叔的小品可以做到東三省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每一句話都耳熟能詳,《再見吧,霧霾!》也有這個道理。

有些人是一夜之間成為話題中心的,李凡再次感受到了這種久違了的感覺。

周六早晨,李凡睡得香噴噴的。嘿,也是奇了怪了,網上那麽多非議,他倒是全然不放在心上。

突然,寢室中一聲呐喊,接著,李凡的床鋪就被搖晃起來:“嘿,李凡,頭條啊!百度今日頭條!”

嘩!

寢室室友全部支起了身子,睡眼惺忪的。

李凡將左眼睜開一條縫,“嗯?嗯!”,轉身再睡。

“頭條!你頭條!!”楊碩急忙將電腦搬了過來,再次叫醒李凡,指了指網頁。

李凡腫著兩只眼睛,看了看,嗯,的確是今日頭條了,標題:一個高中生的痛快吐槽,親愛的霧霾何日而去!

李凡哦了一聲,小興奮,“嘿,還成啊!”

這時,突然有人推門進來,道:“李凡,你上新聞了!”

“啊?”

“吉森衛視《早間新聞》,你看看回播。”

打開直播軟件,回播內容,果不其然,新聞裏對李凡一頓誇獎:

“我省優秀學子李凡,在參加京大《博雅杯》期間,登上搜娛網站的《星空演講》……一句句吐槽,吐槽出了百姓的心聲,引起社會各界廣泛熱議……”

看看,吉森廣電不愧是“老東家”啊,還記得自己這個曾經的收視率貢獻的功臣。

李凡打開手機,自己的微博早炸了,他隨意地掃了一眼,先看了看柳詩詩的私信。

柳詩詩:給災區人民送溫暖來啦!

估計見李凡沒回復,柳詩詩再發一條:是不是中毒已深,掛了?

李凡剛要回復,突然有幾個人敲了敲門,問道:“李凡在麽?”

“啊,我就是!”李凡見是拿著話筒扛著攝像的幾個記者,下意識地往被窩裏縮了縮。

女記者連忙進屋,“李凡,我是你的鐵杆粉絲啊,你的脫口秀超棒的,哇,我是看了一遍笑一遍,這篇演講連我們報社的看門大爺都看了無數遍了,太痛快了。”

女記者邊說邊偷眼看著李凡裸露在外的肩膀,眼神裏閃過異樣的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