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網絡爭議(第4/4頁)

“小李同志,趁著現在看的讀者少,咱趕快刪了吧。”

“咱高中國文教材上,寫的可是諸葛亮的名字,你這是向教育部發起挑戰?”

……

上面的是粉絲們的留言,相對溫和一些,可下面這些就是普通網民的開噴之詞了:

“嘿,李凡,你這腦子進水了啊,用不用我用吹風機給你吹吹。”

“送你一系列成語:妖言惑眾、口出狂言、信口雌黃、瞎扯犢子!!”

“給你三秒鐘刪除文章的時間,好,三秒鐘已到,舉報!”

……

從淩晨開始一直到早上7點,這篇文章徹底地在網絡上發酵開了。

如果是其他教授學者寫出來這種挑戰國民認知的文章,其實也會在網絡上被炒熱的,但熱度遠遠不會像李凡這種,驚動整個網絡。

哎,誰叫咱是文化偶像呢,披著這麽耀眼的光環,自然一言一詞都備受關注了。

稍顯唏噓的是,《詩詞論》基本上沒刮起什麽風浪,沒引起什麽廣泛討論,但《《後出師表》考據研究》一出,網絡上頓時翻江倒海,波濤洶湧。

李凡早晨起床,打開手機掃了一眼自己的文章後,他自己都嚇了一跳,轉發量竟然達到了20萬+,再看看網絡新聞,好嘛,基本上沒有任何對自己有利的言論。

有幾條新聞稍微中立一點兒,但標題或內容也多以“驚人言論”進行評價。

竟然還有媒體給李凡扣上了“詭言巧辯”的帽子,李凡對此只能呵呵了。

媒體網絡可以呵呵,但答辯不成。

上午8點是《博雅杯》論文考試的答辯時間,才7點半,同學們便紛紛聚到了指定的答辯室外。

“哥們兒,你成啊,你把《後出師表》都弄成了偽書,你不怕武侯掀棺材板啊?”

“你可真敢說啊,網絡上現在已經炸開鍋了。”

楊碩突然驚道:“哦對了,你考試的時候不會寫的就是這個吧?”

李凡回道:“沒有。”

楊碩舒出一口氣,道:“那就好啊,不然看你怎麽答辯。”

“我考試的時候,寫的是《後出師表》《尚書》《神農本草經》等等都是偽書,名字叫做《偽書考據精要》!”

“你……那完了,你死定了!”

李凡死定了的第一個信息:前天考試筆試成績單貼出來的那一刻,眾人圍上,但見,最後一名的名字是:李凡。而成績欄則寫了兩個字:待定!

眾人見狀一片嘩然,而李凡則繃了繃腰杆兒,泰然自如。

半個小時後,一場與京大教授的精彩辯論,徹底拉開了李凡在這個時空發揚開拓考據學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