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熱情的粉絲們

問李凡是不是假的這句話,當然是一句調侃。

但是,以李凡17歲的年紀卻有著讓幾位老師都汗顏的學識,這個的確讓人驚為天人了。

李凡作為特邀嘉賓做了暖場後,《國學小名士》的比賽正式開始了。

《國學小名士》是一档典型的文化選秀類型的節目,而亮點側重在“小”字上,節目面向18周歲以下飽讀詩書、能言善辯、好古敏求的全國青少年進行海選,選出國學小名士百人團,參與到節目的競賽中。

然後從108名選手中挑出7星選手,通過團戰、1對1PK等賽制多輪換血選出最終七星團選手,最後再從七星選手中決出本季冠軍。

坦白地講這档節目的選手成色遠遠沒有詩詞大會成語大會高,不過小小年齡博知古今也是一大賣點。

李凡作為特邀嘉賓,和另外三位固定嘉賓的作用一樣,負責在每道題結束的時候,解釋某首詩詞或者歷史典故等等。當然李凡還有隱性作用:支撐節目的話題度和收視率。

比賽的內容也很豐富,文學歷史無所不包,各種題型項目也很有其他熱門文化節目的影子,但是,題倒是不難,也不偏,要不然把這幫小孩兒難為住了,哭鼻子怎麽辦?

比如說,其中有一道題目竟然問“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作者是誰,沒想到現場竟然有同學答錯了。

程教授簡單地聊了聊這首詩,但也實在沒什麽可聊的,畢竟上過學的誰沒背過?他道:“這位作者李紳是唐朝宰相,這首詩中,深刻地反映了我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李凡補充道:“這首詩實在太深入人心了,基本上大家都會認為這作者一定是一個愛惜百姓的朝廷好官,但是,真相往往出人意料。”

話音剛落,現場觀眾齊聚目。

李凡道:“憫農詩一共三首,其中兩首廣為流傳。但是,真實的李紳卻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悲天憫人。首先,李紳這個人脾氣相當暴躁,還愛‘擺譜’。

《雲溪友議》中記載,在李紳未發跡之前,經常到一個叫李元將的人家中作客,每次見到李元將都稱呼‘叔叔’。李紳發跡之後,李元將因為要巴結他,主動降低輩分,稱自己為‘弟’、為‘侄’,但李紳都不高興,直到李元將稱自己為‘孫子’,李紳才勉強接受。

而且他還流放了自己的友人,這就更讓人無語了,他的黑歷史數不勝數,典型的濫施淫威。

其次,他也並不是那麽愛惜百姓。在身為淮南節度使時,由於李紳為官酷暴,當地百姓常常擔驚受怕,很多人甚至渡過長江、淮河外出逃難,下屬向他報告,李紳則道:‘你見過用手捧麥子嗎?飽滿的顆粒總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隨風而去,這事不必報來。’

而且李紳絕對做不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人是非常奢靡的。

李紳最大的汙點是一手經辦了‘吳湘案’,案子平反後,死去的李紳受到了‘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的處罰。

至於為什麽李紳寫出廣為流傳的憫農詩卻品行不端,要麽是忘本了,要麽當初是作秀,我倒是希望他是忘本了。”

現場觀眾掌聲起,這節目參加得值,不僅僅漲知識,而且仿佛還明白了一點點道理,就是揭開表象看本質,全是一堆亂麻。

比賽繼續。

有一道題是提示題:

第一條提示:死因成迷;

第二條提示:初唐四傑;

第三條提示:少年成名;

這道題現場108位選手基本全對了,指的是駱賓王。

張教授解釋道:“駱賓王七歲時便寫了那首膾炙人口的五言古詩《詠鵝》,他少年成名,是初唐四傑之一,但是除了《詠鵝》外,他其他的事跡並沒有流傳開。

太後武則天臨朝稱制,李敬業在揚州起兵,以匡扶盧陵王李顯復位為名出師,然後駱賓王為之寫了著名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以號召天下,兵敗後,駱賓王下落不明。”

李凡補充道:“《資治通鑒》說他與李敬業同時被殺,《朝野僉載》說是投江而死,《新唐書》本傳說他‘亡命不知所之’,這也是歷史疑案。對了同學們,關於少年天才,誰還能舉舉例子?”

選手們紛紛道:

“方仲永!”

“司馬光,破甕救友!”

“曹沖,曹沖稱象!”

“李凡!”

“對,李凡!”

李凡訕笑道:“別鬧啊,我說幾個。

甘羅十二歲時出使趙國,使計讓秦國得到十幾座城池,甘羅因功得到秦始皇賜任上卿,相當於丞相。

大才女蔡文姬六歲能辨別琴音,據傳我國古代十大名曲之一的《胡笳十八拍》為她所作。

李賀六七歲便能吟詩作對,大文學家韓愈都十分欣賞他的詩文,並親自登門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