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當國學天才遇到相聲(第2/3頁)

而漢武帝自稱萬歲後,這個詞當時也並不是完全皇帝私有化的。

還有什麽疑問麽?”

電話那頭的觀眾想了想,“那沒了!”

黃雨琪調侃道:“這位聽眾不是發現了諸多錯誤麽?”

“現在沒有了!”

掛斷電話,黃雨琪問道:“李凡,我倒是發現了這段《八扇屏》裏一處特別明顯的錯誤,紂王曰:‘女媧有何公德,朕輕萬乘而往降香?’這個‘朕’字,是自秦始皇開始為皇帝的專有稱呼啊!”

李凡淡淡地道:“這個‘朕’字在秦始皇之前便客觀存在,秦以前指‘我的’或‘我’。甲骨金文中作單數第一人稱領格,比如說《離騷》中,‘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親叫伯庸。’所以說‘朕輕萬乘而往降香’,這裏用個‘朕’字,沒有任何問題。

《爾雅·釋詁》雲:‘朕,身也。’,上古貴賤皆自稱朕,就是這個意思!”

李凡說罷,眾人持續懵逼狀態,根本搭不上話。李凡心道:從事曲藝這行當的,多讀點兒書不行啊?

黃雨琪點了點頭:“哦對了,這裏是不是也可以說‘寡人’?”

“不準確,在秦代以前,一般諸侯自稱寡人的比較多,而較弱的諸侯自稱‘孤’,像夏商周天子較常用的是‘予一人’,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很多歷史書籍記載也並不準確。”

黃雨琪抿了抿嘴唇,又看了看眾人百態,大家全處在一知半解狀態。

李凡又道:“從大家對這一段《八扇屏》的質問中,我可以大膽地得出一個結論,任何一本曲藝的創作,落到根兒上還得依仗國學修為,哪怕再平民的作品,基本常識不可錯,因為曲藝藝術是需要向大眾推廣的,咱們不能把錯誤的東西推廣出去!”

“好,說得好!”黃雨琪開心地領掌。

李凡提議道:“要不咱再把話題拉回到相聲本身?”

相聲大師們樂了,這個自己才在行啊!

“好,咱們再聊聊相聲!”

“對嘛,聊聊相聲!”

……

李凡嘴角微微蕩笑,他剛要落座,只見程鐘寶立馬起身,他一把拉過李凡,悄聲道:“你過來坐。”

李凡連連擺手,可還是讓程鐘寶硬拉了過去。

程鐘寶咯吱一聲坐在了後排的椅子上,他擦了擦汗,主咖位真不好坐啊!

再聊相聲,李凡一瞬間便成為了大家再也無法忽視的角色了,每每李凡要發言的時候,眾人全都支著耳朵認真地聽著,更不見自以為是的“救場”了。

人性這東西怪得很,當自己這行當闖進來一個“門外漢”的時候,100個人中有99個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他不行,他怎麽來了?他憑什麽來?

這種想法是正常的心理活動,換個視角想,假若李凡參加一場文學研討會,突然間有個當紅女星也坐進了會議室。那李凡等人也一定會想,你憑啥來啊?你不過是個女明星,不過發表了一本貼滿照片的寫真集自傳,你憑啥來參加文學研討會?不搭嘎啊!

對吧?

人都這樣!

然後李凡就得告訴你我為什麽能來了。定場詩?我會!貫口?簡單,給你一段《八扇屏》失傳的部分!我還得告訴你這《八扇屏》背後的國學常識!

當把自己的一點點才華展露出來的時候,那些不明白他為什麽受邀的人便立即改變了看法。接下來,甚至說大家“肅然起敬”都不為過!因為,他還會創作!創作!!

“現在相聲演員會太平歌詞的都非常少見了。至於它的傳承問題,學生不才,創作了一篇,名為《白蛇傳》,要不大家給把把關?”

董鶴鳴老爺子道:“唱來聽聽,無妨!”

李凡清了清嗓子,唱道:

“那西湖美景蓋世無雙,

兩岸旁奇花異草四季清香,

那春遊蘇堤桃紅柳綠,

夏賞荷花映滿了池塘,

……”

眾人一瞬間全被鎮住了,這詞兒寫得漂亮,這嗓子堪稱一絕啊!

開頭的甩腔,中間部分的俏口、托腔以及流水板唱法等等都非常嫻熟,尤其是李凡那鼻音的運用,若是外行人根本欣賞不出來。

眾人被震得一愣一愣的,怎麽評價?不好評價!

要說唱得完美無瑕吧,這不可能!多多少少有點兒缺憾,畢竟李凡不是專業的,也沒登上舞台唱過,他不過是超級發燒友而已。但即便這樣,除了董老有資格點評外,其他人都沒資格,因為他們絕大多數人連太平歌詞都不會好不?

別說小字輩了,就連程源遠他也不會啊!若問他會什麽?他會給小女孩兒買高跟鞋!

……

“白娘子壓在了雷峰塔,

終朝每日受淒涼,

好可嘆十八年災數才滿,

許夢嬌中狀元在這雷峰塔下見了親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