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鑒定國寶(第2/4頁)

“真100萬?”

“您別激動。”

“我能不激動麽?100萬能買個房子了!拿個房子換一個杯子,瘋啦?氣死我了氣死我了。”

“阿姨,就當花錢買個教訓,孩子成長的路上,難免磕磕絆絆。”

李媽眼淚直在眼眶中打轉:“這哪是磕磕絆絆啊,這是斷胳膊斷腿啊!李凡呢,你們給我交出來!”

王翰擦汗,“他真走了,真去機場了,臨走時還囑托我們,一定要照顧好您呢。”

又連續給李凡打了兩個電話,都處在關機狀態,李媽又給李爸掛電話,電話通了之後便噼裏啪啦地掉下了眼淚,“老李啊,你兒子買了個杯子!你究竟管不管?”

李爸:“買個杯子就買唄,你哭啥啊?”

李媽咧嘴哭了,“‘杯具’了!”

100萬的概念,在年輕一代人的眼中和中老年人是不一樣的,年輕人可能認為,100萬而已,對於李凡來說沒多少錢。但在年長者的眼中,自己一輩子辛辛苦苦吃盡心酸才能累計賺到,那都是血汗錢。

所以說,李爸李媽這次真上火了。

李凡順利地逃回了京城,他知道,這時候和家裏人怎麽解釋都沒用,抓緊找權威部門鑒定一下,比自己說任何臭氧層都管用。

飛機落地的時候正是淩晨2點鐘,他沒有回京大,而是打車到了故宮博物院,在附近的酒店開好了房間。

趴在潔白的舒軟的床上,李凡小心翼翼地捧著水晶杯,愛不釋手地撫摸著,不禁驚嘆古人的智慧和讓今人無法企及的手工技藝。

怎麽研磨出來的呢?難道當時有什麽神奇的機械裝置?而又為何,研磨出這個杯子後,在華夏歷史上,就再也不見同類器具的身影?

無數個問題在李凡的腦袋裏翻來覆去地交織出現,李凡完全糊塗了。

這,也許就是文物的魅力,也是歷史的神秘之處。

小心翼翼地將水晶杯收好,放到背包裏,拉好拉鏈後放到了床邊,李凡又起身確定了一下房門,又緊了緊窗戶,這才上床睡覺。

早晨7點。

李凡早已起床,他收拾妥當後,抱著背包便直奔故宮博物院。

東華門正在維修,李凡就站在一旁焦急地等待著,直到半個多小時後,由不遠處走來一個年近70的長者。

因為昨天晚上走出廣電中心的時候,李凡便通過關系約好了畢院長,又在網絡上看了一下畢院長的資料,所以李凡一眼便認了出來。

他連忙褪下口罩和墨鏡,快步迎了過去,鞠躬道:“畢院長好!”

畢院長慈眉善目地一笑,“哦,李凡,你約好要看文物?咱們到辦公室聊。”

穿過東華門,路過文華殿,兩個人來到了故宮博物院的院長辦公室。

畢院長脫掉了羽絨服,掛在了衣帽架上,他道:“小董,給李凡煮一杯茶。”

“謝謝畢院長。”

“什麽稀奇的寶貝啊,讓你李凡這麽上心。”

李凡連忙拉開了背包拉鏈,小心翼翼地取出了水晶杯,遞到了辦公桌上,道:“您看!”

“嘶,酒杯?”

李凡暴汗,“您細看!”

畢院長戴上了眼鏡,拿在手裏仔細這麽一瞧,“水杯?”

李凡繼續暴汗。

畢院長想了想,“不對不對,不是咱們現代的東西。”

李凡高興地道:“您說著嘞!”

畢院長輕輕地彈了彈,又撫摸了一下,道:“水晶杯這種東西,形成這樣的包漿很難。你覺得,這是什麽時候的?”

“我覺得是戰國的,畢院長,您認為呢?”

畢院長搖了搖頭:“我不知道!”

“啊?”

畢院長笑道:“可能你們普通大眾有個誤區,認為故宮博物院的專家都是萬能的,尤其是電視上的鑒寶節目,經常會出現我們故宮博物院裏退休的研究員,他們都是萬能的嘛!

其實,我坦白地講,那些人都是我們故宮博物院裏的人渣,敗類,為了賺錢臉都不要了!連基本的道德都置之不理!”

畢院長說到這兒激動地敲了敲桌子。

李凡瞬間緊張了,您老可小心點兒,別刮碰到國寶啊!

畢院長義憤填膺地道:“你們外人不知道,真實情況和你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在我們故宮博物院中,假如說一個人搞瓷器研究的話,那他一輩子也不會進入銅器、玉器、漆器、琺瑯器等的庫房,基本不可能對其他別類有所專攻。

可倒好,這幫老不死的,退了休之後,掛著故宮博物院的名頭到電視台招搖撞騙,又懂瓷器又懂家具,又評古兵器又斷真假,你死不死啊,啊?”

砰砰砰,畢院長又敲了兩下桌子。

“畢院長,您別激動!”李凡瞥了一眼辦公桌上的水晶杯。

畢院長平了平胸中的怒火,“這兩天我們故宮博物院要向社會發表聲明,不能害了老百姓。哦對了,我是主攻銅器的,你這件藏品我看不太透,沒有發言權,我叫我們的相關頂級專家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