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誰來接盤(第2/3頁)

如此境地下,物流領域內中卡市場開始萎縮,重卡重新獲得國家政策支持開始替代中卡,成為全國貨運的主力軍。

在天時方面,春蘭輸掉了第一仗。

禍不單行的是,在人和方面,春蘭繼續遭遇重創。

當其他企業只說不做低調進行MBO時,2001年春蘭高調宣傳自己的MBO方案,一旦改制後造就大批量百萬富翁的新聞,讓他們成為國家國企改革的靶子,導致國家財政部叫停了各地層出不窮的MBO方案。

為了緩解輿論壓力,當年春蘭宣布不定期推遲自己的MBO計劃,但整個公司上下對MBO還是充滿信心。

好不容易來到2005年,春蘭準備重啟MBO改制,沒想到又遭遇“郎顧之爭”,MBO及全員持股計劃再次擱淺。

連續兩次MBO計劃夭折之後,春蘭宣布無限期推遲MBO,春蘭上下失去了進取心,可以說整個企業的精神方面垮了。

加上家電行業激烈的競爭,美的、格力、海爾在空調領域向春蘭發出圍剿,企業利潤一落千丈,看不到企業發展前景,許多骨幹人才紛紛被對手挖角跳槽離開。

空調作為主業無法再給副業輸血,春蘭汽車的技術研發投入少之又少,開始舉步維艱。

在天時、人和都不利的條件下,春蘭汽車決定繼續堅持,孤注一擲打算利用僅有的資源進入市場看好的重卡行業。

作為蘇南省大型國有企業,企業老總一度當屬中候補委員,原以為在地利方面肯定有優勢,沒想到卻再次遭遇滑鐵盧。

2004年末已經跟外方日野汽車草簽了合作協議,地方政府也大力支持,企業管理層一致同意,圈地300畝的汽車新工廠已經先期建設,只待國家例行審批後就可以正式上馬。

沒想到這個被認為是十拿九穩的救命草項目,最終卻黃了,被國家發改委無情駁回。

理由是豐田汽車去年並購日野汽車的股份,成為其大股東,按照中國汽車政策,日野汽車應該並入豐田汽車考量。一旦日野堅持和春蘭合資,將占用豐田汽車在中國商用車合資的一個名額。

豐田商用車已經在和蜀川汽車生產考斯特中巴時使用掉了一個名額,而日野汽車在之前進入中國時也跟沈京公交成立過一家合資公司。

按照中國當前的汽車政策規定,日野並入豐田後,兩者相加已經使用完兩個商用車的合資名額。

如果真的要堅持春蘭日野項目,日野乃至豐田必須把現有合資項目撤銷後方能繼續申請新合資公司。

實際上,春蘭和日野的合資項目在豐田介入後,決定權已經不在他們兩方手中,而是汽車大鱷豐田汽車說的算。

作為汽車巨頭,豐田在中國市場總結出的一大經驗,就是要跟強力本地夥伴合作,連津汽都被豐田認為是不稱職,更別提春蘭汽車這樣的半路出家選手。

豐田不願意撤銷現有商用車合資公司,自然春蘭日野汽車項目就被國家發改委打了回來,板上釘釘的汽車合資項目就此黃了,給了春蘭汽車絕望一擊。

實際上,豐田並非不願意繼續在中國發展商用車,而是他們心中早為日野汽車尋找好下家,就是跟日系品牌合資愉快的廣汽集團。

廣汽才是日野的良配,至於春蘭汽車則不在豐田的考慮當中。

天時地利人和,三大方面都對春蘭集團很不利,尤其空調主業開始面臨經營壓力,今年可能破天荒出現數億虧損情況,這讓春蘭集團管理層打算壯士斷臂,出售汽車業務止損。

在國家放開對轎車管控的背景下,力帆集團近期獲得了轎車生產資格就是明證,一直期待進入轎車生產領域的春蘭集團,最終迫於資金壓力調整戰略,放棄了進入轎車市場的機會,並且還打算完全撤出汽車行業。

這讓任何一個熟知春蘭汽車的人,都為之不勝唏噓。

“多元化路子是對的,只是現在不合適春蘭現狀,我們必須重塑主業,等守好基業後再談多元化。”

在公司管理層會議上,在春蘭集團一言九鼎的陶建興發表了戰略轉移的談話。

原本可以憑借中候補在仕途上更進一步,也有可能憑借MBO改制成為國內新的億萬富翁,但陰差陽錯之下這些美好願景都離自己遠去,這讓陶建興有些意興闌珊,他也失去了進取的銳氣。

既然要出售,還希望賣一個相對合理的價格,春蘭集團私底下開始尋找接盤者。

年內剛進行大手筆並購的中華集團,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操作把客車、重卡收入懷中,自然是春蘭汽車理想的出售對象。

中華集團近些年發展非常迅速,但只是在乘用車方面有建樹,今年剛進入商用車領域,春蘭汽車在中卡方面的積累有助於其完善產品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