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第3/3頁)

放棄的又豈止是京師?

盯著大王,方以智心嘆道,放棄的是北伐首功!

或許也正因如此,一直以來,在北伐的問題上,王府內部才會有頗多爭執,畢竟,誰都知道,從清虜的手中克復京師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北伐首功,意味著將來論功行賞的時候,不知多少人將歷此封公賞侯。

但……大王卻選擇了另一個地方!

大王選擇了遼東!

克復京師,奪取的是名,而收復遼東,卻是為了大明的將來!

但是,大明還有將來嗎?

方以智的心裏沒有答案,盡管現在永歷朝廷在萬年,雖說他能夠理解大王不奉朝廷還朝南京的想法,但是,京師克復之後,大明又何去何從?

每每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方以智都無法入睡,他甚至根本就看不到未來,他所能看到的,只將來天下再一次陷入兵禍之中,各方皆是行以大義。

那時,誰才是大義?

為僧多年的方以智,早已見慣了人生百態的他,自然知道“春秋無義戰”的道理,但在他看著淮王的時候,心底卻隱隱冒出一個念頭,或許,淮王到時候仍然是忠義如故吧。

只是,到時候,皇上與朝廷……

就在方以智心神紛亂的時候,他的耳中又傳出了淮王的話聲。

“密之,聽說你有同宗親戚因科考案被流放寧古塔,待到大軍北伐收復遼東之後,想必他們勢必想要返鄉吧。”

朱明忠指的是順治十四年受“江南科場案”株連的桐城方拱乾一家,其與方以智是同宗,這時他之所以會提及此事,是因為他並不希望這些人返鄉。

“大王……”

大王的反問,讓方以智立即想到方拱乾曾入清廷為官舊事,或許其現在被流放至寧古塔,但並不能改變他們曾事清的現實,

“密之,遼東克復之後,必定設以行省,從而安穩遼東,只遼東漢人為清虜的屠殺一空,偶有遺漏者亦已甘為滿清之奴,孤意安定遼東,非得移民實邊不可,所以事清舊吏雖為流人……亦不得返鄉。”

這提前的一聲招呼,一下便徹底打消了方以智曾經還曾試圖為同宗求情的心思,已經絕了這個心思的他便輕聲問道。

“大王,此次北伐,不知大王是否隨軍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