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迎接(第3/3頁)

朱明忠特意加重了“自在”兩字,其實是在提醒張煌言,他在東北更安全一些。沒有必要去趟其他的渾水。

張煌言豈沒有聽出他話中的意思來。

“大王平時做事,一向敢於擔當,也頗為自信,為何一旦叫你進樞垣,反而畏懼不前了?如今國家又值多事之秋,正是我輩為君分憂、為國操勞之際。想當初,若非是大王力挽狂瀾於將傾,又豈有今天大明中興?大王是救時的忠臣,他日可以為大明不異已身,為何今日不能以國事為重,自家為輕。好在你我一同入閣,有事還可以一起商量嘛!”

國事為重,自家為輕!

這是什麽話!

你這是不是在告訴我,要以國事為重,以自身為輕,要為國事盡職盡責,為他朱由榔忠心耿耿,那怕就是他要殺我,也要把腦袋送給他?

這樣的語言,朱明忠不信,他可以為天下不惜性命,但那是為了天下的漢人不為異族之奴,而不是為了他朱由榔一個人,更不可能為了所謂的“事君以忠”,把自己的性命搭上。

這種事情別人或許會做,但是他絕不會那麽做的。

看著張煌言,不知為何,朱明忠非但沒有生氣,反倒是一股憐憫之情油然而生:張蒼水呀張蒼水,今日四海之中還有幾個像您這樣想,即便就是在朝廷之中,又有幾個像您這樣有這般心思?

不過,朱明忠倒也從這兩句話中看出張煌言的為人來。他是極為敦實之人。張煌言能如此這般,必定是個既迂又實的人。與這種人打交道,不必擔心他會兩面三刀、傾軋陷害。將來入閣之後,還得多靠他為自己擋點風雨才是。

至少,在朱由榔想要殺孤的頭時,有個人站出來說兩句話。可是即便是有人為自己說話,又有什麽意義?趙構要殺嶽飛的時候,不也有人為其鳴冤嗎?又改變了什麽?

深吸一口氣,朱明忠看著張煌言搖頭道。

“盡忠國事雖是本藩之意,但凡人又有幾人願入那風波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