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第3/3頁)

“當年,朕之所以在設立濟貧院時,強調‘有勞動能力的壯年者不濟’,之所以這麽做,一來是濟貧、養濟乃是出於對無勞動能力的百姓的體恤。時值壯年的丁壯要是認真勞作,又豈會愁衣食?就像現在許多貧苦百姓一般,官府屢屢鼓勵他們租種官田、移往諸夏,為何屢屢為其拒絕?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其中相當一部分人受不了勞作的辛苦,如果這邊一準行乞,指不定明日他們就會拋家舍業甘為乞丐,所以當年朕才會說‘濟貧不濟懶’,只濟老弱婦孺,不濟青壯。至於……”

揚著手中那份《濟貧法》,針對其中那些不合時宜的甚至可以說超出時代的救濟辦法,朱明忠搖頭說道。

“將此案留中,非是朕不仁,而是朕不意以以天下百姓之賦稅養活懶人,大明……”

搖著頭,朱明忠感嘆道。

“在任何時候,大明都不能去養懶人,稅賦是百姓的血汗,是民脂民膏,取之於民,理應用之於民,有這筆銀錢去貼補他們,不如用於百姓子女的教育,不如用於診療,需要用銀子的地方太多,至於這行之以大仁的《濟貧法》……”

將法案丟到桌子上,朱明忠用不近人情的語氣說道。

“斷無需要之理,有養濟院、濟貧院、孤兒院既可濟扶老弱婦孺,能夠濟扶天下老弱婦孺就已經是大仁了,至於仁至於萬民、濟扶天下之人……那不是仁,那是害!養懶人……只會讓人越來越懶!”

聽完陛下如此這番的辯駁,方以智心悅誠服的點了點頭。而張煌言等人也徹底打消繼續說服陛下讓其接受“濟貧法”的打算,畢竟陛下已經表明了他的態度。

於是,方以智與張煌言交換了一個眼神後,隨即便向陛下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道。

“陛下聖明,如此看來這‘濟貧法’確實有些不妥。可是現在濟貧扶弱雖於各地推行,但卻無法可依,臣等以為‘濟貧法’雖有不妥,但國家確實需要此法,從而讓濟貧有法可依……”

對於方以智的這個建議,朱明忠並沒有反對,畢竟,他本身就是抱定循序漸進打算,於是便欣然點頭同意道。

“恩,那就照卿家的意思去辦吧,至於這濟貧如何個濟法,依朕看來還有待考證。”

“是,陛下,臣等下去之後一定認真查驗這幾年,濟貧舉措,務必得出最為穩妥的法子。”

方以智趕忙持象牙笏板領命道。

“那就拜托諸位卿家了。”

朱明忠滿意的點了點頭道。隨即他又語重心長的補充道。

“大明能有今日,全是以法制國之功,這立法之事事關重大,事關大明未來數百年之安穩,所以涉及立法之事,一定要謹慎行事才行。否則就算立法的本意是出於善意,卻會弄巧成拙害了百姓。就像這份《濟貧法》。朕相信諸位卿家在制定這份草案之初確實是抱著救助窮苦百姓的想法。但這其中的一些條款真能幫助百姓擺脫困境嗎?”

眼見陛下突然又將話鋒轉到幫助百姓擺脫困境上,方以智就小心翼翼的詢問道。

“陛下,您覺得《濟貧法》有什麽不妥嗎?”

“‘濟貧’其實,就本意上來說,本身就有問題,常言道‘救急不救窮’,要是一味救貧,只會讓其產生依賴性,總不能老是讓人依靠救濟吧!這‘濟貧’的本意是為了讓百姓擺脫困境,所以,要多在這方面做文章。”

不是自然而然的著名中想到了另一個時空中西歐的某些國家,他們的社會福利體系是無微不至的。但是想又養出來一批什麽樣的人呢?一群不勞而獲靠社會福利混吃等死的人。而這直接催生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所謂的無微不至的福利,真正的受益者也就是那些不勞而獲的人。最終一個社會越來越多的人依靠福利生活的時候。這個國家也就沒有了未來。

盡管現在大明不可能建立那樣的社會福利體系,頂多也就是拿出一些糧食銀錢,保證一些人能吃飽飯,但是必須要防微杜漸。

“諸卿不必緊張。朕的心裏還有些疑惑。”

朱明忠說著又翻了手中的《濟貧法》,然後說道。

“過去,依據《禁乞令》官府有權把乞丐、流民流放到海外,令其自食其力,至於孤兒,在孤兒院中也要接受教育,包括技能教育,待成年後,使其自食其力,其核心就是‘自食其力’,而朕觀這部‘濟貧法’,重在‘濟’。,而不是‘自食其力’,所以,朕希望諸位能夠仔細考慮一下這個問題……”

看著面前的諸卿,朱明忠語重心長的說道。

“自其食力,以朕看來這才是‘濟貧’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