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四章 楊廷和

沈明鈞夫婦回到京城,把沈運和沈亦兒接回老宅那邊,周氏平日裏就兩邊走,因為她放不下大孫子。

少了惠娘,周氏感覺很落寞,不僅是因為惠娘是她的好姐妹,更是因為惠娘那裏存有她許多銀子。

惠娘的產業被朝廷查封,一應資金俱都充公,如今她剩下的老底連一千兩銀子都不到,這銀子最多也就能在京城買間不算大的宅子。

大富翁突然變成小資,放誰身上也受不了。

周氏回到京城,臉上的笑容少了,成天唉聲嘆氣,不是說惠娘過世的事,就是說小兒子不爭氣,又或者數落沈明鈞,或者數落她的兒媳婦林黛……她掛口不提銀子,但心裏最在乎的卻是銀子。

到了後面,她又開始抱怨,為什麽朝廷不給沈溪升官。

沈溪自從升到右春坊右諭德,已經一年多沒升官了。

其實在翰林體系中,沈溪這種情況再正常不過了,許多翰林官,六七年都沒升遷,一升就入閣的大有人在。

包括劉健、李東陽和謝遷,也都是先在翰林院和詹事府苦熬,等到一定年歲,皇帝覺得可以大用,往往一兩年間就從侍讀、侍講拔擢為內閣大臣。

沈溪自己都不急著升官,對他而言,再升就沒得升了,只能外派地方為官。不過,就算以他現在的官職外放,也絕對是知府以上的官員,十五歲做到知府這級別的官,大明朝也沒誰了。

而且,對於京官外調來說,只讓沈溪當知府實在太委屈他了。大明有兩百余州府,知府知州也就有兩百多位,可東宮講官只有九位。

王鏊卸任後,東宮講官數量一直維持八位,但有一名講官自弘治十二年四月回蜀地為母親葉氏守制,一直到弘治十四年夏天才守制結束,輾轉回到京城時已是十月。此人在歷史上名聲顯赫,正是正德與嘉靖兩朝轉折時期的關鍵人物楊廷和,也是嘉靖初期大禮議中的旗幟人物。

此時的楊廷和,跟沈溪一樣都是侍講,楊廷和是左春坊左中允,在官職上低了沈溪半級,但楊廷和兼任了《大明會典》總裁官,而沈溪在《大明會典》的編撰中僅位列修撰,同時楊廷和跟沈溪一樣,都是從五品的官秩。

目前沈溪和楊廷和基本不相上下,但沈溪知道,因為楊廷和在《大明會典》中起到的作用更大,修書完成後,楊廷和很可能會迎來一次高速的升遷。事實也是如此,如果歷史沒有改變,弘治十五年開始,楊廷和升官的速度用坐火箭來形容也不為過,到正德二年時,楊廷和已經位列內閣輔政大學士。

今年四十二歲的楊廷和對待沈溪,倒沒有對年輕後輩的那種傲慢,因為彼此官品相等,楊廷和每次見到沈溪都會客氣行禮。

沈溪回禮之余,非常無奈。

人比人氣死人,人家可是祖孫三代都當官,其父楊春湖廣提學僉事,楊廷和自己做到了首輔大學士,他的兒子楊慎狀元及第,履任翰林修撰,經筵講官,是明代三才子之首,著名的文學家。

這屬於是官宦世家出身,而沈溪則是標準的寒門子弟。

不過沈溪沒什麽好嫉妒的。

歷史上楊廷和在正德和嘉靖朝轉折間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這個時空他來了,很多事都跟以前不一樣了。

或許,弘治皇帝就是死不了呢?或者弘治皇帝又有了第二個兒子呢?再或者熊孩子朱厚照將來是個長命的明君呢?更進一步,如果朱厚照子孫遍地呢?

又或者,受蝴蝶效應影響,未來的嘉靖皇帝被沈溪波及,莫名其妙掛掉了呢?

很多的不確定,讓沈溪心裏坦然了許多。

……

……

冬月初九,沈溪往擷芳殿為太子上課。

這天太子早早便在擷芳殿等著沈溪,因為他算好了日子,知道沈溪這天會來,就是要等沈溪把之前沒說完的事說完。

我領了母後的諭旨來問你生孩子的事,你敢不對我說明?

“給先生請安。”

朱厚照這個時候就像個乖孩子,一上來便向沈溪執弟子禮。

沈溪打量朱厚照一眼,感覺這熊孩子肚子裏又有壞水。

把講案放下,沈溪道:“今天咱們講的是《漢書》,太子……”

“先生,今天我們先不講《二十一史》,之前我跟母後請安時,問她關於男人和女人怎麽生孩子的問題,母後交待我,只需問你就可以了。而且母後還說,這是她的吩咐,你今天不說也得說!”

朱厚照威脅人的手段已經很有一套,只是花樣沒那麽多,太過直白。

不過就算是這種直白的表達方法,也非常具有殺傷力,因為沈溪不能公然違背皇後的旨意。

等朱厚照說完,旁邊那些詹事府的官員、侍從和太監已經在偷笑,這問題本身就很兒戲,都想聽聽沈溪這個狀元郎如何對朱厚照解釋這男女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