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三七章 推拒

大朝會即將舉行。

本來一件並不在朝中人預料中的事情,被擡到此番朝會重中之重的位置上,便是關於沈溪封爵的問題。

之前朝中還有人擔心沈溪當上吏部尚書或者入閣後的政治走向,現在突然說要封爵,比他們預想中的情況似乎還要來得糟糕,朝中不由人心惶惶,開始預作準備。

謝遷本不想去見張太後,但事到如今不得不去見上一面,倒不是說求助於張太後,而更好似一次禮節性的拜訪,至少讓張太後知道朱厚照要做什麽。

當謝遷將朝中事說完,還是張太後主動提及:“謝閣老,聽說皇兒準備賜封沈卿家為國公,這件事問過朝中人意見了嗎?”

謝遷有些驚訝,大致一想便明白張太後就算久居深宮,也不算對外部消息懵然未知,在經歷朱厚照莫名消失的事情後,她對外邊發生的事開始關心起來,特別是如今司禮監掌印沒定下來,朝局未穩,張太後隨時可以通過高鳳這個秉筆太監打探到很多消息,可以說很多事並不需要謝遷知會。

“此事僅是謠傳,未有確切消息。”

謝遷正色道,“朝議前陛下未曾接見朝臣,只是……曾跟沈之厚見過一面,聽說鬧得不歡而散,相互間產生嫌隙。”

張太後嘆了口氣,道:“唉!哀家聽聞,下面人獻媚於皇兒,給他從民間弄了些女人回來,結果被沈卿家阻止,隨即便去跟皇兒勸諫……其實沈卿家用心良苦,皇兒不太理解臣子的難處,這次讓沈卿家受委屈了。”

謝遷對於張太後的言辭感到很意外。

張太後以前分明站在沈溪對立面,怕其擅權,威脅皇室權益,跟楊廷和聯合起來打壓沈溪。

沈溪回朝後,張皇後也是想方設法阻止其崛起,但現在言語間似乎對沈溪非常同情和理解,甚至替其得罪皇帝感到惋惜。

謝遷馬上意識到問題關鍵所在:“之前我便覺得之厚這小子有意為之,他跟陛下頂撞,顯得大公無私,結果朝中一些滿懷疑慮之人重新恢復對他的信心。”

想到這裏謝遷更加著惱,覺得沈溪在幕後操縱輿論,連張太後的態度也被沈溪算計到了。

謝遷道:“之厚在這件事上做得的確有些過分,且當面頂撞陛下,至於具體交談過程老臣不知曉,但現如今陛下似要對他有所補償,封其為國公,這就有些過了……”

張太後點了點頭,隨即問道:“那謝閣老覺得,讓沈卿家就國公之爵位,有何問題?”

謝遷心裏疑惑不解:“難道太後有意妥協,讓沈之厚成為大明又一位國公?”

因一片茫然,謝遷不太好回答這個問題,思慮再三後搖頭輕嘆:“太後,文官不能封爵,乃是從太祖時便定下的規矩。”

張太後點頭道:“說的也是,規矩不可亂改,但沈卿家功勞實在不小,先皇時便領兵屢立奇功,這次更是靠一己之力將韃靼人近乎滅族,草原平定後,皇兒要賜他爵位應該能夠理解,但因為沈卿家乃是文官……若沈卿家可以放棄文官的職位,到五軍都督府任職呢?將來或許可以派他鎮守邊塞……”

謝遷苦笑:“回太後的話,如此……怕是也不合規矩。”

鬼才願意放棄文官的職位!

兵部尚書是什麽位置?在朝可以控制全國的軍隊,五軍都督府任何行動都要受兵部調遣,而自從英宗朝土木堡之變後,大明武將地位便一落千丈,誰會輕易舍棄炙手可熱的權位?

張太後蹙眉問道:“這是謝閣老問過沈卿家後得到的答復?”

謝遷聽到這裏,基本明白張太後的意圖,心道:“太後還是對沈之厚憂心忡忡,現在寧可讓之厚做個有名無實的國公,保其世代昌隆,也不想之厚繼續執掌兵部,領兵權威脅朝堂安穩,所以現在有意讓之厚封公爵,那我來找太後說項純屬徒勞。”

本來謝遷寄希望於通過張太後勸說皇帝,或者在其中發揮重大作用,阻止沈溪成為國公。

但明顯張太後的思慮比他這個大臣來得深遠,對於皇室來說,規矩並非永遠一成不變,連張太後也覺得為了朝堂穩固可以破除一些規矩,再加上她並不想跟兒子繼續交惡下去,使得這次竟然一反常態傾向於支持朱厚照的決定。

謝遷行禮:“此事老臣認為不妥,所以未曾去詢問之厚的意思,他現在於家中休養,此番朝會也未必會出席。”

張太後微微一嘆:“其實很多事還是當面說清楚才好……謝閣老對沈卿家有知遇之恩,難道他會是那種不識好歹之人?不如謝閣老去見見他,順帶捎去哀家的問候……哀家其實很希望他能好好輔佐皇兒,不管能不能成為國公,哀家都不想摻和太多意見,他是大明功臣,這一點哀家是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