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九一章 將巡

沈溪從來不會強人所難,但在有關惠娘或者是李衿的問題上,他卻非常頑固,總是以自己的意志影響兩女,只是他自己不肯承認罷了。

有關新城建造之事,在沈溪看來困難重重,涉及銀兩和物資調度,還有賬目虧空等,不過對於下面的將士、工匠和民夫來說,他們絲毫也沒有察覺到危機,反而對新城未來的發展寄予厚望。

本來沒人願意到新城,尤其是江南富庶之地的農民和商人,他們有自己的小日子過,不會背井離鄉來海邊這種“不毛之地”圖謀發展。

不過大明中葉土地兼並日益嚴重,很多佃戶沒法維持生計,再加上過去幾年災情和亂事不斷,江南之地多了不少破落戶,這次沈溪招募人手建造新城,開出的條件非常優厚,一些既沒法當佃戶,又找不到活計的人便抱著希望來到新城。

隨著新城的優越生活傳回故鄉,江南民眾對於這座全新的城市有了不一樣的認知。緊接著沈溪又派人張貼告示,宣布官府將組織人手開墾荒地並分配到戶,這下子湧入新城的百姓越發多了起來。

紙面上新城人口二十萬左右,這是加上大批工匠和候鳥一般的軍人的數字,但其實此時新城以及周邊實際人口數量已超過三十萬,便在於那些前來幹活的民夫帶著家眷,大批商人也看準機會過來做買賣,還有就是從江北過來的流民等等。

那些從中原遷移過來的戰俘,現在都安分下來,他們將成為第一批產業工人,在這個城市的各工廠、建築工地、市政建設等工作崗位上紮根。

熟悉環境的本地人則會成為優秀的農民和漁民,為城市發展提供充足的糧食和漁獲資源。

新城已成為江南旗幟所在,很多在周邊府縣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人,也開始謀求到新城來發展。

城市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此時馬九已返回新城,城市的快速發展不再需要他去招募民夫,也不需要跟地方官府溝通和討要物資,如今到新城來碰運氣的人絡繹不絕,這裏不缺少人手和物資,只是在未來建造城池的資金上,缺口很大。

大明幾個沿海千戶所此時已經恢復運行,長江出海口周邊水道完全恢復暢通,沒有倭寇敢來鬧事,船運業隨之蓬勃發展,有運河和長江水運作為基礎,新城需要的物資從大江南北源源不斷送過來。

“……現在江西和湖廣那邊,咱好像欠了不少銀子啊。”唐寅如今暫時監管賬目,不過只是明面上的賬目,細節方面完全看不到,畢竟涉及沈溪一手締造的商業帝國,很多情況他不了解。

唐寅在研究幾天賬冊後,終於明白現在新城面臨的困境,沈溪從江西和湖廣調撥物資,很多都虧欠地方官府和商賈的貨款,特別是武昌工業園區那邊,基本都是賒賬。

沈溪道:“新城建造總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不過現在我們已在重新命名為蘇州河的吳淞江下遊兩岸建設紡織廠和印染廠,大批量制造棉紗、布匹和絲綢,相信要不了多久就可以獲取大筆資金。”

“那能賺幾兩銀子?”

唐寅對於沈溪提出的賺錢方法不屑一顧,道,“要是不行的話,就讓在下往湖廣和江西等地走一趟,跟他們說說咱們這邊的情況,總歸這次建造城池乃是朝廷出銀子,朝廷拖欠他們貨款,總不能到最後別人跟咱討債吧?”

沈溪沒有跟唐寅爭辯,因為唐寅根本就不知道大規模生產的威力,道:“這些事暫時不用你擔心,走一步看一步吧!”

沈溪這邊缺錢,但並不代表他手頭上沒有獲取銀子的來路,佛郎機人的白銀不過是他眾多籌集資金方式的一種。

比如說紡織廠,由於采用了武昌工業園區生產的先進紡紗機和織布機,絲綢和布匹的生產效率成倍提升,如果說以前武昌工業園區的紡織廠只是小打小鬧,那上海這邊絕對是大張旗鼓,一旦生產出來的布帛大規模投入市場,短時間內江南一帶的手工作坊基本都會倒閉。

七月初九這天,張永風塵仆仆趕來新城,這次他似乎背負了什麽重要使命,見到沈溪後神色還帶著緊張。

沈溪在修繕一新的縣衙接待張永。

張永好奇地打量一番後世沙發、茶幾、辦公桌椅的辦公室搭配布局後,從懷裏拿出一封書信來:“沈大人,其實咱家也不想來叨擾您,不過這次情非得已,陛下送信到守備府,著咱家親自為你送書函……請您詳看!”

沈溪接過書信,並沒著急打開,而是打量張永,問道:“陛下幾時需要私下來信了?”

張永道:“陛下的心思咱家哪裏明白?不過這次陛下是通過擰公公著人送來的書函,還帶來話說陛下要在入秋後巡幸新城,因此事尚未於朝中公之於眾,才會以私信方式送到江南。以咱家的了解,陛下是提醒沈大人要做好迎接準備,尤其是……行在,一定要建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