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九二章 文明時代

朱厚照將要南巡,這消息原本處於保密狀態,誰想五六天時間內卻傳遍江南官場,然後又在京師散播開。

本來南京小朝廷和地方府縣官員各懷心思,但在聽聞皇帝即將南下的消息後,態度都有所改觀。

原本就不支持沈溪,想把沈溪打壓下去那批人,自然覺得沈溪勞民傷財不說,還帶壞皇帝,使其沉迷逸樂,恣意胡鬧,簡直是罪大惡極;而那些本來敷衍和虛以委蛇,並非有心幫沈溪建城的官員,則突然對新城之事熱衷起來,因為這涉及他們的政治前途,皇帝來一趟江南對他們來說無異於一次天大的機遇。

七月中旬前來聯系沈溪,幫忙籌措人力物力的地方官明顯增多,而且很多人自動前來獻金,為朱厚照修造行宮。

大明國力在中期迎來一次鼎盛期,朝廷雖然沒什麽錢,百姓也僅能溫飽,不過家裏有官做的地主家庭卻非常富裕,這是一個金錢和權力逐漸集中的時代,當銀子可以跟地位搭上邊時,銀子也就不再當回事。

地方官可以向地主和商人募集資金來幫助建造行宮,攫取政治利益,金錢跟權力便聯系到了一起。

七月十四這天,南匯咀中後所千戶李淩前來見沈溪,這次他不是給沈溪送銀子,而是主動請纓出海跟倭寇打一仗。

過去兩個多月時間裏,金山衛一口氣修造出五十多艘戰船,其中南匯咀中後所分到二十艘,雖然這些船只只能運送二三十人,看起來不值一提,跟沈溪軍中現有船只都沒法比,但李淩卻對出海作戰信心十足。

“沈大人,不瞞您說,末將之前曾派出細作混進倭寇裏邊,對於倭寇的情況還算比較了解……沈大人到江南後,倭寇望風而逃,如今周邊海島上沒剩下多少人,更多是老弱病殘,成群結隊的倭寇向閩粵之地轉移,浙江沿海的盜寇比往常年少了許多……”

李淩很自信,以他話裏的意思,好像領個幾百人馬出海,便能將周邊島嶼全都光復,如此南直隸沿海就會恢復太平。

沈溪淡淡一笑:“李將軍倒是挺自信。”

李淩聽出沈溪對於出征之事並沒有那麽熱衷,慚愧一笑:“一切不都仰仗大人的威風麽?況且只有大人才有資格決定一切……末將聽說陛下要來南方,若倭寇長久不除,對新城始終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本來李淩還拿出一種為國盡忠的姿態,但隨著話題深入,他也將真實目的說了出來。

並非是他真的想出海冒險,而是要在皇帝到來前立下功勞,畢竟之前進攻上海縣城是他自作主張,在沈溪面前丟了分,若不趁著皇帝來江南時好好表現一番,那可能以後一輩子都守在沿海荒蕪之地,終身不得晉升,到富裕之地過他想要的生活。

沈溪微微搖頭:“陛下要到江南來巡行不過是捕風捉影罷了,若為此而跟倭寇一戰,有些太過冒失。況且,如果倭寇不是你想的那般悉數南撤,突然調來大船與我軍接戰,屆時將如何應對?會戰死多少弟兄?若是出海首戰便告失敗,這會振奮倭寇士氣,提升他們跟朝廷作對到底的決心,此消彼長下又如何能保證未來海疆安寧?”

沈溪的意思很簡單,就算你篤定成功的機會很大,也不能讓你冒險,我要的不是九成的希望,而是十足的把握。

若有一成失敗的可能,那都會對整體戰局不利,帶來的影響非常深遠,未來兩年平沿海倭寇都可能成為奢望,到時皇帝也不必再來新城,因為那時候新城會經常被振作精神的倭寇襲擾。

人通常對未知的東西感到恐懼。

現在倭寇不清楚朝廷的實力,出於對沈溪以及官軍的忌憚,才會選擇逃走,暫避風頭,但若是他們覺得朝廷兵馬不過如此,也就不會再懼怕,那時就不再是官軍掌握主動權,倭寇會天天挑起戰事。

當然這些情況李淩很難理解,覺得是沈溪恨他之前爭搶功勞,故意不同意他的建議。

不過無論李淩心裏有何不滿,都要保持對沈溪這個兵部尚書的禮重,低下頭行禮:“大人高瞻遠矚,末將一切都聽從大人調遣。”

……

……

李淩到新城來並沒有急著走,他帶了一百多號人,還有一些騾馬,說是過來幫忙,但其實如同大海裏的一滴水,根本就沒法幫到沈溪什麽。

他在城內歇宿兩日,到了晚上,城內各處仍舊幹得熱火朝天,許多地方燈火通明,非常惹眼。

“怎麽回事?”

李淩從歇宿的屋舍出來,見遠處亮堂堂的,卻並非是普通蠟燭或者油燈發出的光芒,而是一種從未見過的會發亮的光球。

這種光球數量不少,全都在建築工地和工廠周邊,在其照耀下,街道雖不說非常明亮,卻比普通油燈和蠟燭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