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二一章 只需一戰(第3/4頁)

聽到這消息,最緊張的不是唐寅,而是留守新城的那些將領,這些人本以為沈溪此戰只是淺嘗即止,卻不料沈溪會臨時變卦。

沈溪統率艦隊繼續南行很可能會一戰功成,那時王陵之和劉序等留守將領將就此失去繼續建功立業的機會。

衙所內,帶有此疑問的人不在少數,他們情緒激動,急切地想要找人討個說法。

即便是張侖這樣因為身驕肉貴不能參與戰事之人,聽說沈溪南行開戰,心裏也帶著一股失落。

這涉及軍人的榮譽,還有功名利祿等方方面面的事情。

唐寅看著這些人,搖頭道:“這是沈尚書派人來傳話,說是要切斷倭寇跟陸地貿易來往路線,徹底將他們鎖死在海島上,這一戰應該並非最後決戰,主要目的也是打擊敵人糧道和補給線,想來你們應該明白吧?”

在這種情況下,唐寅只能盡量安撫那些心中著急而失落不已的將領,雖然他知道這種解釋非常牽強。

唐寅跟在場的人持同一個想法,那就是沈溪從來不打沒把握的仗,既然此番沈溪選擇繼續南下,那就是有必勝的把握。

倭寇本來就是烏合之眾,根本就不能跟草原狄夷相比,對韃靼一戰沈溪不過帶了兩萬多人馬出塞便凱旋而歸,現在平海疆,難道也要帶同等數量的人馬才可?

沈溪三千人馬足以蕩平海上賊寇,如此一來,留守的人就等於是變相被淘汰,失去獲取戰功的機會。

王陵之顯得很激動:“沈大人可有說過,是否讓我等派出援軍?我可以帶兵前去增援。”

所有人都在打量王陵之。

對於王陵之那迫切的心態,他們都很理解,不過連王陵之都沒參與到戰事中,他們內心多少平衡了一些。如同之前沈溪沒有帶王陵之上船的心思一樣,沈溪在這件事上沒有任人唯親,之前的選拔都很公正嚴明。

唐寅搖頭道:“增援之事,沈尚書並未提及,不過若此戰有閃失的話,倒是可以派出人馬前去增援……但始終路程有些遠,需要地方人馬,尤其是定海衛將士增援,需要地方都司衙門配合。”

王陵之道:“沈大人出兵,就沒見過有閃失的時候,他不讓我們出兵,難道我們就在這裏幹等著?”

本來一群人還想爭取,但聽了王陵之的話後,卻開始站到“中立”的立場勸說王陵之。

“小王將軍切莫著急,很多事需要從長計議,沈大人沒吩咐的話,咱們誰能帶兵出去?一切要以大局為重啊……”

王陵之神情悲憤,就像沈溪辜負了他一樣,本來有個絕佳的建功立業機會,卻被沈溪一腳踹開,尚武的他覺得比死了還要難受。

唐寅道:“沈大人傳回來的消息,已跟你們說過了,這件事可能會影響軍中將士士氣,還有城池的穩定……為了防止軍中出現嘩變,即刻起全城進行軍事管制,大家回去後做好官兵心理疏導工作,有人鬧事一律以軍法處置!”

唐寅這話其實是安排將領合理控制將士情緒,不過在場人聽來,多少都覺得唐寅這是在警告王陵之別亂來。

而王陵之本人卻完全沒有這層心思,低著頭一臉不忿,卻又無計可施。

唐寅再道:“沈大人的動向,要第一時間呈報到揚州那邊,讓陛下知悉,可能沈大人已派人通知,但我們這邊也要派人去揚州,陛下得知的話,可能會快馬加鞭趕來新城,到時就得做好迎駕準備。”

張侖道:“這會兒還是不必為此準備吧?若要開戰,還是大規模的戰事,新城隨時都有可能會被倭寇甚至佛郎機人盯上並騷擾,陛下到新城來可不是什麽好事……此時陛下更應該去南京城才對。”

劉序若有所思:“未必吧?當初在西北對韃靼作戰時,陛下不也一直留在宣府城和張家口堡等前線城塞呢。”

“別爭了。”

唐寅道,“該上報的上報,具體陛下會如何定行程,那不是我們能摻和的事情,趕緊回去安撫好將士的情緒,不能出亂子!”

……

……

聽說沈溪要繼續統領艦隊南下,新城內將士有了不少情緒。

而當消息傳到揚州城時,卻好像一粒石子進了水潭,瞬間連漣漪都消失不見了。

因為朱厚照沉溺逸樂,沒人敢在他面前亂說,或者有人知道但就是故意不說,懷揣各種心思的人都有。

“這位沈大人,很可能在陛下抵達那座新建的城池前,已將此戰結束,你說氣人不氣人?”張永此時仍舊滯留揚州城。

本來他要回去安排迎接聖駕事宜,但因為朱厚照有很大可能不去南京,他回去無濟於事,還不如留在揚州城裏等候消息。

反正揚州距離南京並不遠,留在這裏能第一時間得知皇帝的情況,因為他政治上的盟友小擰子偶爾會出來見他,那絕對是第一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