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有的人想進去,有的人想出去

“流民無數,餓殍千裏的江南,當時最緊要的,就是把賑災的糧食,送到百姓的嘴裏,讓他們不餓著肚子,但是這糧食,我怎麽送?”

“肯定是重新啟用官員,路、府、州、縣,層層而下。”李邦彥嘆氣的說道。

李綱有些猶豫的問道:“不復體統,如何安排糧食下方到百姓手中?這一條沒錯啊。這千千萬萬的災民呀,救災的糧食,還不得靠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員?”

李邦彥無奈的搖頭說道:“李太宰謬矣。這天下哪裏有喂得飽的官?”

“根本不可能喂得飽!他們將稻谷,麥面全部換成了麩糠去賑災,還美名其曰乃是為了讓更多的百姓活命。”

“滿嘴胡言亂語啊。”李邦彥回憶了一下繼續說道:“宣和三年江南地龍翻身,毀掉的是官舍,民居,死傷慘重,本來就是天災,而後呢?”

“大多數的常平倉都是完好無損的,各級官員說,百姓和叛軍,將這些常平倉瘋搶而空,其實呢?”

“多數都被這群官員手中!他們將常平倉的糧食給貪墨了。”

“朝廷的賑災的錢糧,本來就不是很多,再被這群官員層層剝一層皮下去,到了百姓手裏,還能有多少?”

“所以,我才說當初賑濟之敗,第一敗就敗在了這救官這一條之上。”

李綱沉默,他當然知曉宣和年間,江南的慘狀,可是當時的他位悲言微。

但是現在呢,自己已經是宰相了,自己面對荊湖北路的賑濟,手中握著比李邦彥更多的賑災的錢糧,可是又能如何?

不救官,則民無人救。

救官,有無法避免層層的剝皮,賑到最後,賑的官員富得流油,百姓依然餓著肚子。

但是他也沒有什麽好辦法,聽李邦彥這麽一說,李綱也是犯愁。

本來荊湖北路歸附之事,就來的突然,而賑濟之事現在有一籌莫展。

這賑災,著實讓人頭疼不已。

“官家讓某來找士美,是不是士美有什麽良策?”李綱也有點明白了,為什麽官家讓他來找李邦彥。

李邦彥點頭說道:“這裏是一本劄子,不過你除了向官家要錢以外,你還得問官家要人,就看種太尉和何栗會不會放人了。”

“還得問官家要官,冊封張用、楊欽、楊幺等人為各處工賑監的少丞,督辦此事。”

“這篇劄子的要點還是官家的想法為主,就是以工代賑,不過是先賑再工。確保賑災,能把糧食,真的賑到了災民的手中,而不是賑到官員手中。”

“賑濟由工賑監賑濟,而不是由百官賑濟。”

“各司其職,而非由官員代賑。”

李綱打開了劄子,細細研讀了一番,才確定這浪子宰相不僅僅是個浪子,而且是個很有才學的浪子。

李綱俯首說道:“謝士美教誨。”

“哪裏是我的功勞,如果不是官家的工賑監,我能想到什麽?不過拾人牙慧而已。”

李邦彥可不敢當。

他這些套路招式,其實都是官家在關中和河東路用爛了的招數。

為什麽孫博和何栗還留在關中和河東路不回來,就是他們負責的工賑監,聯合各村寨的農會在進行賑濟。

金禍也是人禍,四處劫掠的金人造成的破壞,要比荊湖北路鬧得更加嚴重的多。

河東路和關中都能把事情辦得停當,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各工賑監的少丞們,深入到村寨去振濟。

李綱為何不知道這些?

因為李綱不知道河東路和關中現在的局面,他並沒有親眼看到過。

李邦彥做的事,就是他說的那樣。拾人牙慧而已,撿到了官家、孫博、何栗在關中和河東路的賑濟經驗而已。

他只是做個總結,並不敢居功。

李綱想了半天,忽然說道:“這還得問官家要工賑監要三個五品的少丞,安排數十名少監,不知道官家會不會同意。”

“要不某建議讓官家把孫博或者何栗召回京,負責此事?”

他越想越覺得合適,孫博和何栗在關中和河東路幹的不錯,自己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萬一事情辦砸了,豈不是要糟?

李邦彥看著李綱,雙手在空中胡亂的揮動了兩下,最後嘆了口氣,李綱這個宰相,做到這個份上,真的是頭一號啊!

有不懂聖意,聽不懂皇帝的話,看不懂皇帝安排的人,能當上宰相嗎?

李綱當上了!還幹的不錯!而且官家似乎沒有換相的意思!

果然和當初自己看李綱一樣,這個人處事太過周正,做事一流,可惜就是不會揣摩官家的聖意!

“李太宰啊,官家讓你賑濟災民,就是你總體負責此事。官家的目的,就是扶持太宰啊!”

李邦彥一語點醒夢中人,笑著看著李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