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奇葩君臣

趙桓倒是有錢,他也不介意給國庫一筆錢,度過難關。這天下姓趙不姓李。

“大約要一百萬石的稻谷或者麥谷,或者一千萬貫錢。”李綱小心的說道,這筆錢,可不是緊急給關中青苗法應急的那一千萬貫。

那一千萬貫何栗可是答應年底還一千二百萬貫的錢,自己要這一千萬貫錢,可還不回來。

趙桓看了眼趙英,趙英信心十足的點了點頭,就是一千萬貫,一萬萬貫也不是沒有。

“去找趙都知支錢吧。”趙桓無所謂的說道。

錢嘛,是這個世界上最無用的東西。

比如趙桓就從來沒有自己用到過錢,所以他對錢很無所謂。

李綱俯首稱是,如果官家不是趙桓這樣的人,他也只能學蔡京一樣,四處拼命撈錢。

可能他比蔡京好一點的就是自己不貪錢。

但是也無濟於事。

拼命撈錢,就得符合撈錢的潛規則,和鄉紳、員外們分賬,這樣一來,受苦的還是普通百姓。

蔡京那種搞法典型的拆西墻補東墻,補來補去,最後全都得塌了。

李綱直接拆得皇帝的墻,這種做法很犯忌諱。

可惜,李綱是個新手宰相,趙桓何嘗不是個新手皇帝?

兩個人都沒把這當回事。

趙桓覺得取之於民而用之於民,是一種很正常的邏輯,畢竟他就活在那麽一個時代裏。

趙桓手裏絕大部分的錢,都是抄家抄出來、燕雲十六州打下來分的收益、趙英經營而來,絕對的取之於民。

趙桓倒是很喜歡大興土木,在河北路填坑,在河東路造太原城,在燕京路修燕京,但是這種大興土木,是建城,是國事,而不是為了自己的奢侈享受。

這樣一來,趙桓建城填坑,用的工賑監的民夫,雖然消耗很大,但同樣也有大量當地百姓自帶幹糧的參與其中,節省了大筆的開銷。

但是要修宮殿,絕對沒人會自帶幹糧了。

趙桓大興土木,其實花費也不是很大,趙桓對燕京路的行在,要求也很低。

這種臣問君要錢,雙方各都覺得理所應當的詭異之事,就這樣堂而皇之的發生了,還沒有人勸阻。

所以,趙構就覺得這種汴京皇帝的做法真的奇怪,本來就是皇帝,坐擁天下,居然不好好享受,費力不討好的變革。

變來變去,哪天把自己的皇位變出去,才知道改悔。

“你賑濟災民的時候,務必保證錢糧到災區,到百姓的手裏,如果處理的此事時,力有未逮,就問問李邦彥,他現在應該從河東路回來了吧。”趙桓問道。

李邦彥這個人,就很會站隊,在七門進京的時候,李邦彥居然帶著老仆二人,從汴京千裏迢迢的趕到河東路去投奔趙桓。

奈何趙桓行事風風火火,從雲中考察進入河東路,再到關中,行蹤飄忽,李邦彥並未能面聖。

倒是趙桓都回京好幾個月了,李邦彥才乘著牛車,慢慢悠悠的回到了汴京。

李綱知道自己並非全知全能之人,所以趙桓的建議,李綱俯首稱是。

李綱出了宣德門的時候,回頭看了一眼夕陽下的皇城,一陣的恍惚,他自然知道拿官家的錢,並不好,但是他有點辦法,就不會開口了。

現在四處都在花錢,他好不容易維持住了收支平衡,奈何現在的荊湖北路的事,他又不得不開口要錢了。

幸好官家不是很在意。

李綱的轎子並非回府,而是直接找到了李邦彥的居所,一個兩進一出的小院子,在這繁華的汴京城裏並不起眼。

李邦彥聽到門房說李綱到訪,著實一驚。

在李邦彥看來,李綱這個宰相比自己當初要強多了!

面對危險不低頭,面對皇權不畏懼,面對萬事,都盡量處理周全。

所以,李綱能來,讓他著實的驚訝。

他趕忙收拾了一下親自到了正門迎接李綱,連連說道:“李太宰,稀客稀客!”

“士美折煞某了。”李綱笑著說道,和李邦彥進了府中。

李綱對李邦彥說了說朝堂之事,也和李邦彥說了自己乃是受命而來。

“太宰,某有一句話,不得不講。你問官家從內帑出錢,還是不還那種,實在是天下少有啊。亙古未聞呀。”李邦彥連連搖頭,這對奇葩的君臣。

當然,在大宋,奇葩還是它的本意,奇特而美麗的花朵,稱贊人出眾,並沒有貶義。【注1】

“太宰,公私分明才可以,今天是國庫一時空虛,你問內帑要錢。若是哪天內帑缺錢,國庫空虛,你要學蔡京那樣,四處給官家撈錢去?”李邦彥先是指出了李綱的錯誤。

而李綱搖了搖頭,沒有回答這件事的考慮,他了解官家,總覺得官家在醞釀件大事,這事成了,國庫和內帑估計都不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