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天助我也

就聽左懋第嚴肅地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如今大明之漕運,包括運費、運軍行糧及修船費等費用由糧戶承擔,均按正糧加耗派征。除此之外,運河長遠,涉及各省多縣,其中貪官汙吏不少,占著運河,行那雁過拔毛之舉,各種加派雜稅下去,糧戶負擔極重。”

說到這裏時,他忽然拔高了聲音,似乎是在控訴道:“農民被金點應役,雖免交稅銀,可荒時廢業,艱苦萬狀。如遭風濤漂沒,官吏勒索,勢必負債賠納,甚至家破人亡,這種例子,微臣沿途所見,亦非個別情況。就算由運軍承擔漕糧北運,絕大多數運軍軍卒,亦和農夫一般苦累,世道艱辛,絕非危言聳聽。如若陛下不信,可派人核查運軍實數,微臣敢擔保,比軍戶逃匿之比例,只多不少。”

崇禎皇帝聽得臉色嚴肅,憑他對明末官員的印象,雁過拔毛的事情,應該不要太正常。

“且如今之運河,已有多段淤泥堵塞,又或者遇枯水之際,無法行舟,則征集當地百姓拉纖之役,又或者車馬轉運,這期間,費錢費糧費力,種種弊端,可謂多不勝舉。”左懋第說到這裏,異常認真地說道:“如若改走海運的話,不但能解沿途百姓之苦,且再無漕運之弊端,雖有風高浪大之險,可只要則有經驗值漁民,則平靜之季,沿海而上,當能少受漂沒。”

“哦,這麽說,漕運當廢?”崇禎皇帝聽了,不動聲色,只是很冷靜地問道。

聽到這話,左懋第又馬上回答了,很顯然,他對此應該是早有考慮,才能反應如此迅捷:“非也!漕運雖多缺陷,可正如首輔所言,漕糧相關軍民,人數之多,不得不慎重待之。微臣以為,可減半漕運,改走海運。等海運之途熟悉之後,再減全部漕運,可也!”

聽到這裏,崇禎皇帝心中不由得微微點頭,這個是慢慢地過度之法,也算是穩重之舉。

他正想說話時,卻聽左懋第還有話說道:“不過,運河不能廢,除去漕運之外,南來北往之貨運,依舊可也。臣從陛下先前之策得到啟發,不如集改海運之後多余人力疏通運河,用於民間貨運,收取關稅,以補國庫之虛……”

說到這裏,他看了看皇帝的臉色,又追加補充道:“又或者初收之關稅,用於當前運河的疏通,如此一來,運河之能無廢,海運漕糧又能推進,而國庫無需花費一分銀錢,朝廷之幸,百姓之福也!”

崇禎皇帝聽明白了,左懋第的意思,概括起來,其實是說,海運能節約不少費用,這個費用剛好可以用來疏通運河,解決運河沿線人口生計問題,而疏通運河後又能征收關稅,進而增加國庫收入。等到將來,運河疏通完成了,海運節約出來的好處,朝廷就能切實享受到了。

而他所說得從自己先前之策得到啟發,應該是指目前讓張溥在江南那邊催繳欠賦等所得,用於地方救災這個事。只要這樣做,朝廷實施之政策,就能少很多阻力。

崇禎皇帝這麽想著,便問其他臣子道:“左卿之想法,諸卿以為如何?”

左懋第的這個說法,是符合皇帝事先指定框架內所議。且群臣能從皇帝的言語神態中察覺,皇帝對左懋第的這個提議是滿意的。就只是一條,這個做法,能讓朝廷不費錢糧,就解決漕運目前的弊端,他們就覺得,皇帝應該是贊成的。而如果想否決左懋第的做法,皇帝也已經說了,就要提出對應的解決之道。

因此,群臣在崇禎皇帝問話之後,都沉默了,並沒有人反對。

反而首輔薛國觀出列,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微臣附議,分半行之,乃穩重之舉。不過漕運改海運,與之前所有不同,錢財之掌管分派,該如何有效統籌之?”

張溥那邊催繳上來的錢糧,都會存入大明皇家銀行南直隸分行。而後,南直隸轄下各府防災救災,就由當地主官申請,五萬兩以下由南京左都禦史楊廷麟、南京鎮守太監盧九德、以及吏部尚書孫傳庭共同批準後,就能從大明皇家銀行南直隸分行提取對應銀票。五萬兩以上,就要快馬奏報京師這邊,由崇禎皇帝來審批了。

這裏面,就沒南京戶部尚書什麽事兒。有官員不服,曾上書朝廷。崇禎皇帝的批復是,這筆錢糧,乃是專款專用,用於防災救災,而地方主官申請,由目前正在考核地方官員的吏部尚書來批閱,並沒有不合理之處。

由此,其實所有江南官員都能看出來,江南官場上,皇帝就信任這幾個封疆大吏。其他臣子,除非做出什麽特別的事情,贏得皇帝的信任,否則就會被這三個封疆大吏,外加一個張溥給壓著了。

過去了一年多時間,各省省會所在分行,除了西北、西南等少數地區之外,都已經開展了。但這次的漕運改海運不同,是關系到了幾個分行,那這銀錢怎麽調配,就是個問題了!還有誰來審核,也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