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帝國之初 彌天大謊

陳平和周勃,都曾挺呂。

漢惠帝去世後第二年,呂後就動議要封諸呂為王。這並不奇怪,也未必不妥。當時的中央政府十分脆弱,諸侯們的王國占據了漢帝國的大半壁江山,而直屬中央的郡縣卻十分有限。

所以,漢初的形勢,跟當年的秦與六國無異。這才逼得劉邦不講信義也不要臉面,痛下毒手滅掉或廢掉燕王臧荼、韓王信、趙王張敖、楚王韓信、梁王彭越和淮南王英布,只留下無傷大雅的長沙王吳芮父子裝門面。

廢掉的異姓諸侯六國,封給或分給了劉家人。他們是:劉邦長子齊王劉肥,三子趙王如意,四子代王劉恒,五子梁王劉恢,六子淮陽王劉友,七子淮南王劉長,八子燕王劉建,堂兄荊王劉賈,四弟楚王劉交,侄兒吳王劉濞(讀如譬)。至此,天下才基本上姓了劉。

但,異姓王靠不住,同姓就靠得住嗎?

也靠不住。

這一點,劉邦其實心裏有數。漢高祖十一年,劉邦封劉濞為吳王時,就曾摸著他的背半開玩笑說:阿濞呀阿濞,你他媽的以後可別造反啊!

劉濞頓首:臣不敢!

不敢?後來七國之亂,領頭的就是劉濞。[14]

實際上,漢初同姓諸侯王不反,是因為有劉邦、呂後和惠帝。惠帝雖然懦弱,卻畢竟是戰爭年代過來的人,又是嫡子,還有呂後撐腰、群臣護衛,當然坐得穩江山。

惠帝之後的小皇帝,就不好說了。小皇帝有兩個,第一個叫劉恭,第二個叫劉弘。劉恭後來被呂後殺死,史稱前少帝。之後是劉弘,為後少帝。兩人都號稱惠帝與宮女所生,其實可能是呂後胡亂立的,哪裏鎮得住?

呂後別無選擇,只能臨朝稱制。

這時,蕭何、曹參、張良、樊噲一班功臣元老,都已相繼去世。朝中重臣,是右丞相王陵、左丞相陳平、太尉周勃。呂後要封諸呂為王,必須跟他們三人商量。

結果,王陵反對,陳平和周勃贊成。

◎ 高帝末年同姓王國封域一覽

國名 王名 王都 封域 始封年月
劉交 彭城 彭城、東海、薛郡 漢高帝六年正月
劉肥 臨淄 臨淄、膠東、膠西、 濟北、博陽、城陽、瑯邪 六年正月
劉如意 邯鄲 邯鄲、常山、中山、 巨鹿、河間、清河 九年正月
劉恒 晉陽 太原、雁門、定襄、 代郡 十一年正月
劉恢 定陶 碭郡、東郡 十一年三月
淮陽 劉友 陳縣 陳郡、汝南、潁川 十一年三月
淮南 劉長 壽春 九江、衡山、廬江、豫章 十一年七月
劉濞 廣陵 東陽、吳郡、鄣郡 六年正月荊國 十二年十月更封
劉建 薊縣 廣陽、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 十二年二月

據周振鶴《西漢政區地理》。

贊成並不奇怪,也無不妥。因為當時的中央,不是少帝而是呂後。呂後安全,中央才安全。中央安全,帝國才安全。呂後效法劉邦封同姓為王,其實是要維穩。

因此,陳平和周勃是對的,王陵反倒是不對的。

麻煩在於,後來政變了。主導和牽頭的,則正是陳平和周勃。這跟他們當年贊成諸呂封王一樣,都是不可更改的事實,卻又互相矛盾,該怎麽自圓其說呢?

這就要講故事。

第一個故事說,劉邦曾殺白馬與群臣盟約:從今往後,封王稱王者若非劉氏,天下共擊之。[15]

這就叫“白馬之盟”。

顯然,此盟如果屬實,呂後就是背約。齊王劉襄起兵,周勃和陳平起事,也就有了法理上的依據。

毫無疑問,這是一件大事。

然而如此大事,歷史上卻沒有明確的記載。白馬之盟是在什麽時候?什麽地方?參加的都有誰?有沒有盟書?如果有,存放在哪裏?一概不知。

更奇怪的是,《史記》的《高祖本紀》對白馬之盟只字不提,後來齊王劉襄的“討呂檄文”也只字不提,只有《呂太後本紀》提到此事,還首先出自王陵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