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帝國之初 彌天大謊(第2/2頁)

王陵是當時的右丞相。他提到白馬之盟,當然是為了阻止呂後封諸呂為王。後來,呂後臨終前也舊話重提。她對呂產和呂祿說,高皇帝與群臣有白馬之盟。如今我們呂氏封王,大臣不平,你們要小心!

這麽說,白馬之盟,呂後是知情的。

同樣,陳平和周勃,也應該是知情的。

所以退朝之後,王陵就指責兩人:高皇帝與群臣歃血為盟,二位當時難道不在場嗎?如今二位為了逢迎女主放棄原則,將來有什麽臉面見先帝於九泉?

陳平和周勃卻回答:今日當廷力爭,我等確實不如大人。將來保全社稷,安定劉氏,大人恐不如我等。[16]

言外之意也很清楚:我們是“曲線救國”。

這就為後來的政變埋下了伏筆。陳平和周勃也不但沒有歷史汙點,反倒比王陵更像政治家。問題是,他倆為什麽會如此默契?心有靈犀嗎?

不,是因為陸賈。

陸賈是與酈食其齊名的縱橫家。天下在馬上得,不能在馬上治,就是他的名言。據說,為了最終能夠順利解決諸呂擅權亂政的問題,他曾經主動去見陳平。

陳平卻不怎麽搭理他。

陸賈說:什麽事讓丞相如此憂心?

陳平說:你猜。

陸賈說:諸呂吧?

陳平說:是。為之奈何?

陸賈說: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將相和諧心往一處想,則無往而不勝。

陳平這才與周勃同心協力。[17]

故事很精彩,可惜穿幫了。陸賈為陳平出主意,可是在諸呂封王以後。呂後征求意見和王陵指責他們時,他倆的說法為什麽會高度一致呢?

所以,還得再編故事。

這故事說,劉邦臨終前,呂後曾經請示他:陛下百年之後,如果蕭相國也不在了,請問誰可以接替?

劉邦說:曹參。

呂後又問:曹參之後呢?

劉邦說:王陵。不過,王陵年輕,為人憨直,所以得讓陳平協助。陳平多智,卻難以獨任,這就要靠周勃。周勃穩重忠厚樸實無華,安定劉氏的一定是他。

呂後又問:他們之後呢?

劉邦說:這就不是你能知道的了。[18]

請注意,這裏的原文不是“此後亦非我所知也”,而是“此後亦非而(你)所知也”。呵呵,當然不能是呂後所能知的,因為王陵、陳平、周勃之後,呂家會完蛋。

好一個神機妙算的“臨終囑咐”!

看來,劉邦早就料定自己死後呂氏一定會作亂,平叛的一定是周勃,助一臂之力的一定是陳平。至於作證白馬之盟確有其事的,則一定是王陵。

呂後也很聽話。她居然在漢惠帝六年,同時任命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周勃為太尉,親手為家族的覆滅和自己的敗亡,安排了掘墓人。

精彩嗎?精彩。

靠譜嗎?不靠譜。

事實上,這故事如果屬實,就等於說,日本偷襲珍珠港,是為了讓美國在世界上當老大。不可笑嗎?

很清楚,什麽臨終囑咐,什麽曲線救國,什麽陸賈之謀,都不過是西漢官方事後編出來的彌天大謊。而且那著作權,很可能屬於陳平。

當然,也可能是集體創作。

眾口一詞,司馬遷也沒有辦法,只能照錄。

不過,司馬遷畢竟是司馬遷,他把所有的破綻和漏洞都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等待後人去發現,去破譯。看不出這一點,只能怪自己笨。同樣,如果因此而認為陳平和周勃失卻道義,也大錯特錯。

[14]見《史記·吳王濞列傳》。

[15]此盟除見於《史記》之《呂太後本紀》外,亦見於《絳侯周勃世家》。絳侯世家其文曰: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

[16]見《史記·呂太後本紀》。

[17]見《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18]見《史記·高祖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