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官治天下 條條大路通長安(第2/2頁)

補吏的太學生無一例外都要回到原籍。因為漢代有條不成文的規矩:郡守縣令一定是外地人,郡縣吏員則一定是本地人。各地青年由郡縣而太學,又由太學而郡縣,再由郡縣而郎署,無形中便把中央與地方聯系起來。

文吏與文官的界限也在慢慢模糊。盡管直到東漢末年,法家酷吏與儒家之徒仍然是兩個群體,官治天下也非一蹴而就,但漢制已明顯地不同於秦制,天平也從吏治向官治傾斜。至少,帝國政府不再是刀筆吏的一統天下。武帝在重用文吏的同時,也打開窗戶迎接八面來風。

這扇窗戶,就是郎署。

想當年郎署之中一定十分熱鬧。任子的官二代,貲補的富二代,鄉裏的窮秀才,郡縣的刀筆吏,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濟濟一堂。沒錯,漢武帝用人是不拘一格的,進入郎署的也不乏各種奇人怪才。

比如東方朔。

東方朔走的路子既非吏道也非文學,他是靠上書得官的。據說,他的奏章用了三千枚木簡,有關部門派了兩個壯漢才勉強擡動,漢武帝則用了兩個月才看完。

於是,這位自稱“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的奇才,被任命為郎。

有一次,漢武帝跟他閑聊。

漢武帝問:先生看朕是一個什麽樣的君主?

東方朔說:前無古人呀!陛下的功德,超過五帝,蓋過三王。看看陛下的朝廷吧!丞相是周公,禦史大夫是孔子,將軍是姜太公,廷尉是臯陶,大司農是後稷,少府是伊尹,大鴻臚是子貢,博士官是顏回,郎中令是子路,郡守是子產,開路先鋒是後羿,人才濟濟呀!

漢武帝哈哈大笑。[21]

東方朔這話當然是半開玩笑。但,漢武帝的是非功過卻是無法回避的問題。

那麽,我們又該如何評價呢?

[18]文學與吏道的說法,見《文獻通考·選舉考八》。

[19]請參看閻步克《帝國開端時期的官僚政治制度──秦漢》。

[20]衛宏《漢舊儀》便稱:漢帝國取士“皆試以能,信,然後官之”;“不宜者還故官”。

[21]以上見《史記·滑稽列傳》、《漢書·東方朔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