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是非功過 外戚政治(第2/2頁)

但,外戚卻一直是極為活躍的政治力量。西漢,霍光之後有王莽。東漢,竇憲之後有鄧騭(讀如至),鄧騭之後有閻顯,閻顯之後有梁冀,梁冀之後有竇武,竇武之後有何進。兩漢政治,有相當多的時間是外戚在執掌。

這,大約是漢高祖和漢武帝都沒想到的。

是的,他們只想到要防範功臣(異姓諸侯)和宗室(同姓諸侯),卻不曾料到外戚也會危及皇權,更沒想到後來把漢代斷為兩截,變成前漢後漢的,正是外戚。

不必責怪劉邦他們沒有深謀遠慮。其實即便兩漢,各自的年頭也並不短。西漢從劉邦稱帝到王莽稱帝二百一十年,東漢從劉秀稱帝到董卓入京也有一百六十四年。

何況漢代皇帝借重外戚也事出有因。一方面,呂後開創了太後臨朝的先例,而且她有資格;另一方面,功臣和宗室都要防範,靠得住的自己人就只有外戚。

這當然說明帝國還不成熟,統治階級也缺乏經驗,才會把人事看得比制度重。然而漢武帝卻並非沒有責任,因為將漢代斷為兩截的那把刀,就是他打造的。

這把刀,叫大將軍。

大將軍是秦漢都有的。秦將白起,漢將韓信,都當過大將軍。但,他們擔任的大將軍是軍銜,不是官銜,這樣的大將軍也不理朝政。實行一國兩府,由大將軍領錄尚書事,成為內朝魁首和真宰相,是漢武帝開的頭。

以後就每況愈下了。

事實上,兩漢執政的外戚除閻顯是車騎將軍外,霍光、王莽、竇憲、鄧騭、梁冀、竇武、何進,都是大將軍。王莽和霍光,還都是大司馬大將軍。

這無疑是有問題的。要知道,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都是軍職。軍人政治與官僚政治相矛盾,外戚政治與皇權政治相沖突。以外戚為首輔,引軍人入政權,豈非與帝國的初衷背道而馳?

當然如此。

很清楚,漢武帝為了從政府奪權,發明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可謂逞一時之快,貽後患於無窮,堪稱飲鴆止渴。只不過,這種危害在當時並未看出來,因為第一個擔任此職的恰好是衛青。

[1]見《漢書》之《昭帝紀》、《霍光金日磾傳》。

[2]見《漢書·東方朔傳》。

[3]見《漢書·外戚傳》。

[4]以上均見《漢書·霍光金日磾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