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時代 五胡入中華(第2/2頁)

可惜劉淵的說法並沒有得到普遍承認,他的國號後來也被侄兒兼養子改成了趙,史稱前趙。羯人石勒建立的國家也叫趙,史稱後趙。前趙是被後趙滅的,後趙是被冉魏滅的,冉魏是被前燕滅的,前燕是被前秦滅的。滅了前燕以後,中國北方就暫時是前秦的了。

前秦是氐人的政權,前燕則是鮮卑人的。因此五胡十六國前半段的主角就是:匈奴(前趙)、羯(後趙)、鮮卑(前燕)、氐(前秦),以及前秦衰落時異軍突起的羌(後秦),漢人的冉魏則曇花一現。至於後半段,當然是鮮卑人的,他們建立的北魏甚至維持了將近一個世紀。

誰說“夷狄”不能為王?

當然能。獨霸天下,顯然只是漢人的一廂情願和自作多情。事實上,自從匈奴劉淵打開了缺口,中國北方在長達兩個半世紀內就是少數民族的歷史舞台。就連最後統一全中國的,也是北方胡漢混血的隋和唐。

這就是事實,也就是歷史。

事實上,把胡人看做可欺辱的劣等民族,這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文化偏見。更何況所謂“五胡”,也並非從遙遠的異國他鄉突如其來殺進中國的。他們早就居住在中國境內,並與漢人混雜甚至混血。也就是說,他們其實已是華人(Chinese),奈何以“異類”視之?

然而漢民族畢竟代表著先進的文化,於是事情的結果竟是這樣:一方面,北方少數民族對漢人的歧視和壓迫忍無可忍;另方面,他們對漢文明和漢制度卻心悅誠服地敬佩和向往。因此,胡人進入中原地區稱王建國之後,並沒有打算實施“胡化”,而是反過來將自己“漢化”。

漢化早就開始了。

率先漢化的是匈奴。因為從東漢光武帝時代起,他們就開始持續南遷,並在黃河的河套地區沿長城一線紮下了營盤,充當著漢帝國的戍邊者和同盟軍。這一過程到西晉已歷時二百多年,匈奴哪裏可能還是胡人?劉淵聲稱他有權得到漢王朝的祖業,並非全無道理。

建立後趙的羯,建立前秦的氐,建立後秦的羌,漢化程度深淺不一,對漢文化的熱情卻不亞於匈奴,前秦皇帝苻堅甚至堪稱漢學家。他曾經不無自得地說:朕一月而三臨太學,周公和孔子的傳統總算不會在朕這裏中斷。[15]

但,力度最大的還是鮮卑。

或者說,鮮卑拓跋氏的北魏。

北魏的故事已不在魏晉,而在南北朝,因此只能從長計議。可以肯定的是,北魏的漢化徹底而全面。孝文帝拓跋宏甚至下令禁止胡服和鮮卑語,把貴族們的鮮卑姓氏統統改為漢姓(比如拓跋改為元),還命令六位皇弟跟自己一樣娶漢族高官之女為妻,堪稱“全盤漢化”。

結果是只用了短短三十年,這個民族就融入了漢族之中;而被南方漢族逐漸淡忘的某些文化傳統,則在北方少數民族匈奴、羯、氐、羌、鮮卑那裏薪盡火傳(以上所述均請詳見本中華史第十二卷《南朝,北朝》)。

這就不能叫“五胡亂華”,而該叫“五胡入華”了。

事實上,正是由於這些少數民族的融入,一個以漢民族為多數人的新民族才得以誕生,中華歷史上的“第二帝國”(隋唐)也才得以建立。只不過,他們誰都不知道,當時歐洲也在發生民族大遷徙,大批日耳曼蠻族湧入羅馬帝國,羅馬文明面臨的命運和選擇幾乎跟中華一模一樣。

當然,這是後話。

[14]見《晉書·石勒載記上》。

[15]見《晉書·苻堅載記上》。另請參看樊樹志《國史概要》,(法)勒內·格魯塞《中國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