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潛在危機 安祿山進京(第2/3頁)

從此,安祿山被宮中呼為“祿兒”。[36]

◎安祿山與楊玉環年表

公元 年號 月份 事件
740 開元二十八年 不詳 安祿山任平盧兵馬使
十月 楊玉環與唐玄宗第一次幽會
741 開元二十九年 正月 楊玉環被度為女道士
八月 安祿山任營州都督
742 天寶元年 正月 安祿山任平盧節度使
743 天寶二年 正月 安祿山第一次到長安面聖
744 天寶三載 三月 安祿山兼範陽節度使
745 天寶四載 八月 楊玉環被冊封為貴妃
746 天寶五載 七月 第一次出宮事件
747 天寶六載 正月 安祿山兼禦史大夫
楊玉環收安祿山為養子
748 天寶七載 六月 賜安祿山丹書鐵券
750 天寶九載 二月 第二次出宮事件
五月 冊封安祿山為東平郡王
751 天寶十載 正月 楊玉環為安祿山行洗兒禮
二月 安祿山兼河東節度使
七月 唐玄宗與楊玉環海誓山盟
755 天寶十四載 十一月 安祿山反
756 天寶十五載 六月 楊玉環死

很難猜出楊玉環當時的心情和想法,然而上一頁的年表卻表明,她和安祿山之間似乎有著某種命定前緣。他們幾乎在同一年登上歷史舞台,又幾乎同步地得到玄宗的寵愛,盡管最後要分道揚鑣。那麽,當安祿山提出認這個比自己小了十六歲的女人為幹媽時,她會不會心中一動呢?

不知。也許,這不過是遊戲。

玄宗皇帝的恩寵卻有著政治考量。由於繼承北周宇文泰的關中本位政策,唐帝國的軍事重心一直偏於西北。吐蕃的崛起和大食(阿拉伯帝國)的東進,更是使他們無暇顧及華北和東北,盡管契丹和奚人也在騷擾帝國邊境。這時,最好的選擇便是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代理人,幫皇帝陛下和中央政府看守好被稱為“河朔”的黃河以北地區。

安祿山,就是這樣一條看門狗。

表面上看,這個人選是合適的。我們知道,魏晉南北朝以來,河朔就一直是胡漢雜居之地,不但民風彪悍,而且情況復雜。朝廷派去的使臣,常常被當地人欺負或驅逐,就連張守珪這樣的大將也感到頭疼。安祿山卻不同。他比胡人還要胡人,比土匪還要土匪,還怕擺不平那些混混?

何況安祿山又是忠誠的,至少曾經忠誠。玄宗皇帝甚至想不出他不忠誠的可能性和理由——安祿山沒有強大的部落勢力作為資本,自己反倒是他的再生父母和救命恩人。

安祿山也沒有讓皇帝失望。他總是不斷送來對契丹和奚人作戰的捷報,盡管這些戰爭其實也有一些是他為了軍功而挑起的。但不管怎麽說,這個番將每次進京都會獻上大量的戰利品,這就等於實實在在地證明了河朔地區的安寧。

於是,安祿山的地位越來越高,權力也越來越大。也就在被楊玉環扔進華清池洗過以後一個月,他成為平盧、範陽以及河東三鎮的節度使。平盧節度區治所營州,在今遼寧省朝陽市;範陽節度區治所幽州,在今北京市;河東節度區治所太原府,在今山西省太原市。這真是好大的地盤。

至於三鎮的兵力,加起來近二十萬,占全國邊防軍的百分之四十,是中央軍的兩倍有余。

呵呵,誰還能說安祿山沒有謀反的資本?

就算過去沒有,現在也有了。

但,有資本謀反,並不等於一定要反。因此,也有人說是被逼出來的。而且這個逼反安祿山的人,竟然就是他名義上的幹舅舅、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