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潛在危機 楊國忠惹事(第2/2頁)

這時,幾乎誰都知道安祿山要反了。[41]

只有唐玄宗執迷不悟。他把所有的跡象都歸結為楊國忠與安祿山的矛盾,並認為這總比結黨為好,卻沒想到這不和的兩人,一個集中了行政、人事和財政的權力,另一個則是最有力量的邊將,他們的對抗必將導致帝國的分裂。

楊國忠也不放棄努力。第二年二月,安祿山派他的副將進京,提出要把節度區的漢族將領換成胡人。楊國忠和他的副手一致認為這是安祿山意在謀反的鐵證,皇帝卻再一次滿足了那家夥的要求。兩位宰相只好提出,召安祿山入朝擔任國務委員,同時將範陽、平盧、河東三鎮的節度使換為忠誠可靠的漢人,這樣就既保全了安祿山,也保全了帝國。

應該說,楊國忠的這個主意並不錯。唐玄宗卻在同意之後又反悔,派了一個宦官去範陽送禮。安祿山當然明白這是什麽意思,便率領部下表演了一出出大表忠心的好戲。更重要的是,他讓皇帝的這個家奴不虛此行,滿載而歸。

吃飽喝足錢包鼓鼓的宦官就像得了糖果的灶王爺,當真上天言好事。玄宗皇帝則對兩位宰相說:安祿山的一片忠心毋庸置疑,朕還要靠他抵禦外敵保衛北疆。現在,朕親自為他作保,任何人都不得再以此類的妄言來煩朕。[42]

楊國忠只好自己去收集證據。他瞞著皇帝,秘密逮捕並殺害了安祿山的線人。安祿山當然馬上就知道了。因為他留在長安的長子安慶宗,既是人質也是臥底。這時,滿腔憤怒又惶恐不安的他,除了加快謀反步伐也別無選擇。[43]

所謂“楊國忠逼反安祿山”,這是證據之一。[44]

現在已經無法準確判斷,安祿山究竟是被逼反,還是被“催反”。但,此人與朝廷離心離德已毋庸置疑。他甚至在天寶十四載(755)七月提出一項奇怪的動議,要派二十二個番將率領六千射手入京,理由是獻馬三千匹。

這一次就連玄宗皇帝也感到蹊蹺,他又派了一個宦官去範陽,邀請安祿山來華清池泡溫泉。安祿山大大咧咧地坐在胡床上接見了來人。他說:聖上可好?馬不獻也罷。請你回去告訴陛下,我準定在十月份前往京師。

然後,就再也不予理睬。

使者夾著尾巴回到了長安,連裝模作樣謝恩的表章都沒能帶回一封。看來,這個宦官在範陽受盡委屈,以至於見到玄宗時竟心有余悸地說:奴才差一點就見不著大家。[45]

大家,是唐代宦官對皇帝的稱呼。

安祿山也沒有再去長安朝拜玄宗,而是在這年的十一月揮師南下,向當時世界上的三大帝國之一發起挑戰。公開亮出的口號,則是誅殺禍國殃民的奸相楊國忠。

安史之亂終於爆發。

[38]本節所述楊國忠事跡,如無另注,均見兩《唐書》之楊國忠傳。

[39]見兩《唐書》之李林甫傳,《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六天寶十一載十月條、十二載正月條。

[40]見《新唐書·安祿山傳》。

[41]以上見《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六天寶十二載五月條,卷二百一十七天寶十三載正月條、三月條。

[42]見《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七天寶十四載二月條。

[43]見《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七天寶十四載四月條。

[44]司馬光等人認為,安祿山原本打算在唐玄宗駕崩之後謀反的,但被楊國忠的步步緊逼提前了行動。見《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七天寶十四載十月條。

[45]見《資治通鑒》卷二百一十七天寶十四載七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