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深謀遠慮(第4/4頁)

現在我們還是回到漢獻帝建安元年這個時候,這個時候的曹操我個人認為,他還剛剛完成一個轉變,就是由一個熱血沸騰的青年將領,轉變為一個政治成熟的亂世英雄。我個人的觀點是,這個時候的曹操還不是奸雄,是英雄,他還是主張國家統一、反對國家分裂的,為了這一點,他要維護現任皇帝,因為現任皇帝在當時的情況下是國家統一的象征。

* 易中天先生認為,歷史上真實的曹操在建安元年的時候,還是想維護現任皇帝的。但小說《三國演義》中寫曹操迎奉天子後是要獨攬大權,朝廷上的事情是先稟告曹操,再上報皇帝。《三國演義》中這一段內容和歷史真實一樣嗎?歷史上的曹操在這個時候有個人野心嗎?

但是你要說曹操這個時候是一點個人野心都沒有,這個恐怕也不實事求是。據一條不太可靠的史料是這樣說的,當時有一個太史令,就是王朝的史官,叫做王立的,就老去跟漢獻帝說,說天命是要更改的啊,我是歷史學家啊,我懂歷史,歷史的規律就是什麽呢?就是天命靡長,這個老天爺它不會總是喜歡某些人的,或者某個家族的,據我這個懂歷史的人看呢,這個天命現在要由漢移到魏了,將來能夠安天下的不是姓劉的是姓曹的了。老在說,結果曹操有一天就把他請到旁邊,拉著他的手說,說我知道先生是一個忠臣,但是天道微妙,天機不可泄漏,還是少說一點吧。那麽這條材料我認為是不太可靠的,因為在這個時候如果就有人說是魏要取代漢,我總覺得不太可靠,但是你說曹操這個時候一丁點這個心思都沒有,恐怕也很難講。總而言之,就是曹操把皇帝接到他的地盤裏面,自己位居三公以後,隨著他的實力的強大,隨著他敵人逐漸地消亡,他的野心也是開始在膨脹。估計曹操後來變得越來越專橫,越來越跋扈,越來越霸道,越來越不把皇帝當皇帝,於是終於發生了衣帶詔案件。

這個事情的案發時間是建安五年的正月,挑頭的人就是漢獻帝的嶽父董承。據說董承從漢獻帝手上接過了一個腰帶,腰帶裏有一封密詔,密詔要他去殺了曹操。這個事情後來被曹操發現了以後,把董承這一夥全部殺了,劉備逃之夭夭,劉備據說也是參加了密謀的。那麽這個事情,《三國演義》是大做了文章的,因為《三國演義》它是要反曹操的,逮住這個事情肯定是大做文章的,但是正史上只有寥寥幾行字,而且也有歷史學家提出質疑。那麽我覺得至少這個事情可以說明兩個問題,說明什麽呢?說明這個形同虛設的皇帝他還是管用的,當時這些人要做什麽事情他都要打皇帝的旗號,在朝的像曹操這樣的人他就逼著皇帝下達對自己有利的詔書,那些反對曹操的人只好宣稱自己有皇帝的密詔,反正曹操手上拿的是公開的詔書,反對派手上拿的是秘密的詔書,每個人都說我得到了皇帝的授權,可見皇帝還是有用的。第二個說明了曹操這個時候野心開始膨脹,對皇帝的侍奉和尊崇已經開始變得言不由衷。

那麽這個過程完全是曹操有計劃、有預謀地在完成呢,還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呢?這個實話說,也搞不清。如果確有衣帶詔一事,說明漢獻帝恐怕也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因為這個皇帝從來沒有過過舒坦日子,應該說是早就學會了忍氣吞聲,如果不是太不像話,他不至於冒此風險。那麽這件事情往往是用來證明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一個證據,既然這件事情我們不能夠很清楚地把它坐實了,我們也不能夠很清楚地坐實曹操這個時候究竟是奉天子還是挾天子。

其實在我看來,奉天子和挾天子在曹操這裏不矛盾,而且曹操還得到了另外一個好處,就是他可以利用這面旗幟,或者說利用這張王牌來最大限度地廣納人才,他可以名正言順地在全國招賢。而當時國內的人才基本上都願意到許都去,因為畢竟到許都去說起來是在中央做事情,它至少第一個有面子,第二個比較名正言順。結果是什麽樣呢?是官位是國家的,人才是自己的,曹操做了一筆大大合算的買賣。現在我們知道曹操把現任皇帝弄到他的地盤上以後,他就獲得了政治資本和人力資源,他的本錢翻倍地增長。於是,他一支手高高地舉起維護王室、保衛皇帝這一面在當時看來是正義的旗幟,另一只手從背後悄悄地拔出了刀子,而且出手極快,他要用這把刀蕩平四海、一統九州,實現他九合諸侯、統一中國的理想。那麽曹操他順利嗎?請看下集,鬼使神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