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隆中對策

千古奇文《隆中對》,為當時窮途末路的劉備點燃了希望之燈,同時,也為諸葛亮自己找到了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但是,有人認為,諸葛亮的“隆中對”只不過是紙上談兵,而且之前就有人做過類似的戰略分析。那麽,我們該如何看待這篇作品呢?敬請關注《易中天品三國》之——隆中對策。

上一集講到,劉備思賢若渴,真誠地來請諸葛亮,於是三顧茅廬成為一段千古佳話,而他們在草廬中的對話,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隆中對》。從古至今,學者們大多對《隆中對》中的精辟見解表示非常推崇。可有人說,“隆中對”就是諸葛亮寫給劉備的一封求職書,未免有紙上談兵的嫌疑。那麽諸葛亮究竟想在“隆中對”中表達什麽呢“隆中對”打動劉備的究竟是哪一點呢?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分析隆中對策的奧妙之處,《易中天品三國》之“隆中對策”正在播出,敬請關注。

易中天:

這一集我們講《隆中對》,什麽是“隆中對”呢?所謂“隆中對”實際上是劉備和諸葛亮在隆中的一次密談,《三國志》說得很清楚:“因屏人曰”,也就是把其他的閑雜人等,甚至我估計連關羽、張飛都離開了那個密室,只有劉備和諸葛亮兩個人談,劉備就提了一個問題,劉備說:

“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大,而智術短淺,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這是劉備的提問,這段話歷來不太被人注意,認為這不過是一番套話,一個帽子,就像我們現在寫文章一樣,穿鞋戴帽,要有一個起頭。其實這段話是有意義的,就說開頭這十二個字:“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就是現在我們漢王朝這個政權已經很危險了,曹操這個奸臣掌握了國家的政權,而我們的皇上實際上是在落難。這段話劉備是必須說的,這是他的身份決定的,因為他是所謂“帝室之胄”,就是他是以劉家的宗室、後代這個身份來參加這一輪角逐的,他必須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表明自己心系王室、心憂天下的這樣一個政治立場,保證他政治上正確,這樣他提出需要諸葛亮來幫助他的要求才能夠得到理解,才能夠得到同情。

接下來的那麽一段話也不是空話,這段話的意義在於說明情況,宣示決心,表達誠意,提出問題。什麽情況呢?就是我“智術短淺,遂用猖獗”;什麽決心呢?“志猶未已”;這樣才提出了“君謂計將安出”,請足下說說看,我該怎麽辦呢?他這樣一番心意,諸葛亮當然是理解的,也是同情的。而且諸葛亮也非常清楚地明白劉備提出的關鍵問題,“君謂計將安出”,不是說主上蒙塵,我們皇上現在日子不好過該怎麽辦,而是我劉備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一直寄人籬下,顛沛流離,成不了大事,該怎麽辦?所以諸葛亮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不從“奸臣竊命,主上蒙塵”說起,他回答他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是什麽呢?諸葛亮為劉備分析當今天下的形勢,他說當今天下的形勢是什麽呢?是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什麽意思?就是自從董卓作亂以後,各路諸侯分封割據,搶占地盤,我們大漢王朝已經到了一個大家都不管皇帝死活,只管自己搶占地盤的時代,就是這樣一個形勢。在這樣一個形勢下,我們該做什麽呢?很清楚,我們也得搶占地盤。因為不管你的政治理想、政治抱負、政治目標是什麽,是實實在在的真的要保衛我們當今皇上呢,還是為了實現個的野心,不管你是什麽目標,也不管你是什麽抱負,總之都有一個前提,必須有一塊根據地。

在劉備和諸葛亮這一問一答當中,是很有文章的,而諸葛亮對劉備提問的回答是非常實在的。我們很多人崇拜諸葛亮,在我看來是沒有崇拜到點子上,諸葛亮最值得我們學習的一條就是他的務實精神。劉備他處於那樣的一種身份和立場,他必須從“奸臣竊命,主上蒙塵”說起,但是諸葛亮作為一個政治家,在兩個人在密室裏密談的時候就不要再講這些套話了,就得來點幹貨,幹貨是什麽?咱也弄一塊。

*在隆中的對話中,諸葛亮開篇就給劉備吃了一個定心丸,指出了劉備當時的問題關鍵所在,就是劉備必須有一塊自己的根據地,才能實現個人的理想。這顯示出了諸葛亮的務實精神,因為只有有了根據地才能談得上恢復漢室。可是寄人籬下的劉備該把哪裏作為自己的根據地呢?他有什麽資本來獲取自己的根據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