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 難容水火(第4/4頁)

* 易中天先生的分析讓我們恍然大悟,原來劉備臨終托孤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的輔臣架構,是一個保持各方平衡、精心設計的政治安排。按說這個煞費苦心的安排,本來是可以保持蜀漢政權的內部穩固。那麽,回到我們這一集一直貫穿的一個老問題上,李嚴為什麽又被廢掉了呢?易中天先生在前面分析了,不是諸葛亮的問題,不是劉備後事安排的問題,那麽剩下的只有從李嚴本人身上找原因了。李嚴本人有問題嗎?

但是李嚴這個人有問題。有什麽問題呢?第一個,自視甚高,難於共事,這個人性格不好。當時有一句名諺叫做“難可狎,李鱗甲”,什麽意思呢?就說李嚴這個人肚子裏面有龍鱗,這龍鱗的特點是什麽?你只能順著摸,你不能倒著來。所以李嚴這個人是不好接近的,不好共事的。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呢,效法蘇張,朝秦暮楚。什麽意思呢?就是他在這個新人和舊人、主人和客人,也就是外來勢力和本土勢力之間,他擺來擺去,甚至有點挑撥離間,搞是非。由於有這個原因,所以諸葛亮在彈劾李嚴的時候,是把新人和舊人都聯合起來聯名。為什麽要聯名?就是說我們新人、舊人沒有矛盾,你不要再挑撥離間。這是第二個問題。第三個問題,擁兵自重,分庭抗禮。李嚴留駐永安,後來又到了江州,就是現在的重慶,然後在那兒就不走了。然後在那兒就自己築城,自己擴軍,要求劃出五郡之地來單獨成立一個州。本來蜀漢它只有一個州,就是益州嘛;他三十九要搞一個州出來,叫巴州。這在諸葛亮看來,他挑釁了兩個原則:第一個原則就是後來居上的這個原則,就是我們新人,我們荊州集團一定要占據蜀漢政權的主導地位,這個是不能動搖的,他挑釁了這個原則;第二個他挑釁了統一原則,因為他實際上是搞分裂。所以,諸葛亮一定要拔掉這顆釘子。

本來劉備安排李嚴為副的時候,是希望他起到一個中介作用,希望他充當一個潤滑劑。結果他沒有起到潤滑劑的作用,反而成了當中一根刺了。那這根刺肯定是要拔掉的。從大局著想,從蜀漢政權的長之久安、安定團結出發,這樣一顆釘子一定要拔掉。因此我們可以推測,諸葛亮恐怕是早就想拔這顆釘子了,只不過是在等待機會而已。那麽李嚴既然犯了這麽一個低級錯誤,那就對不起了,請你回家養老去吧。

那麽除了這些原因以外,我認為諸葛亮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要依法治蜀。因為諸葛亮接過來的是這麽一個攤子,是這樣一個分著層次的、由三股勢力組成的這麽一個政權,這樣一個政權是有著內部矛盾的和內部危機,有著隱憂的。那麽要把這三部分人團結起來,諸葛亮認為只有一個辦法,就是依法治蜀。什麽叫依法治蜀呢?就是不論親疏遠近,不管你是新人、是老人,不管你是荊州集團的、是東州集團的、是益州集團的,在國法面前人人平等。我們大家都按規矩辦,我們一碗水端平,這樣就能做到大家心服口服。而依法治蜀時諸葛亮執政期間非常重要的思想和舉措。

為了真正地實現依法治蜀,真正做到執法公平、賞罰嚴明,諸葛亮也廢黜了一些屬於自己這邊的人,甚至還殺了自己最喜歡的人,比方說馬謖。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但是這個故事背後其實也是有著深刻原因的。那麽馬謖到底該不該死,馬謖到底該不該殺?諸葛亮殺馬謖的時候,為什麽會流淚呢?請看下集——痛失臂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