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二(第3/11頁)

【原文】“惟民生厚,因物有遷。違上所命,從厥攸好。爾克敬典在德,時乃罔不變。允升於大猷。惟予一人膺受多福,其爾之休,終有辭於永世。”

【直解】遷,是改變。典,是五常。在德,是實有是德。升,是進。大猷,是大道。休,是美辭,是稱譽之辭。成王命君陳篇終,又勉勵之說:“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其本然之性,原自淳厚,只為外物引誘,遂改變做澆薄了。然厚者,既可變而為薄,則薄者豈不可挽而為厚乎?但民之常情,不從上人的命令,而從其所喜好。如所令反其所好,則雖嚴刑峻罰,必不能驅之使從矣。蓋轉移之機,在上不在下;導民之道,以身不以言。爾君陳若能敬其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常道而實有是德於身,則自家能謹其所好矣。將見百姓每,都感發興起,莫不改其澆薄歸於淳厚。由是化行俗美,於變時雍,信能升於大道之世,而無復梗化之民也已。世治民安,則予一人,得以垂拱於上,膺受多福;其在於爾,也大有休美,而名譽光顯,終將傳誦於來世矣。爾可不勉圖之哉!”按:此篇之言,甚切於治道。君陳所以成和中之治,歷三紀而世變風移,皆本於此。其篇中“敬典在德”一言,尤為綱要。蓋以教化為先務,以修德為本原,自古帝王修身致治,用此道也。先儒謂《君陳》一命,乃成王真得實造之學。君天下者,宜留意於斯。

顧命

成王大漸之時,顧視群臣,命之輔佐康王。史臣錄其命詞,並敘君臣迎立康王,傳授遺詔始末,遂以顧命名篇。

【原文】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懌。甲子,王乃洮颒水,相被冕服,憑玉幾。

【直解】哉生魄,是十六日。懌,是悅。洮,是洗手。颒,是洗面。相,是扶侍的人。憑,是倚靠。玉幾,是玉做的幾。史臣敘說,成王在位三十七年,四月十六日,感疾而不悅。至甲子日病勢愈重,欲命群臣輔導太子,慎重其事,乃力疾而起,以水盥手洗面,左右扶侍的人,被以袞冕之服,然後憑著玉幾以發命焉。夫當疾病困憊之時,猶必盥洗以致潔,冕服以致敬,不以汙褻臨群臣,成王之克自敬德亦可見矣。

【原文】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畢公、衛侯、毛公、師氏、虎臣、百尹、禦事。

【直解】芮、彤、畢、衛、毛,都是國名。虎臣,是虎賁。百尹,是百官之長。成王將廢顧命,乃總召六卿等官。是時太保召公奭,領冢宰事,芮伯為司徒,彤伯為宗伯,畢公領司馬,衛侯為司寇,毛公領司空,及宿衛之官,師氏、虎賁,又及百官之長,與諸治事之臣,同至禦前聽命。蓋托後嗣,傳大位,所系甚重,故必集君臣而面命之也。

【原文】王曰:“嗚呼!疾大漸,惟幾。病日臻,既彌留,恐不獲誓言嗣,茲予審訓命汝。

【直解】漸,是進。幾,是幾希不絕的意思。臻,是至。嗣,是繼嗣。成王顧命群臣嘆息說:“我之疾已大進,但幾希不絕耳。然病日增重,既彌甚而留連,其勢已不可起矣。恐一旦遂死,不得出誓言以托繼嗣之事,此我所以及未死之時,詳審發訓以命汝等。汝等其專心聽之可也。”

【原文】“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奠麗陳教則肄。肄不違,用克達殷,集大命。

【直解】宣,是著。奠,是定。麗,是民之所依。肄,是習。成王說:“昔我先君文王、武王後先相繼,能明其德。文王既宣著其光於前,武王又宣著其光於後,如日月之代明一般,其君德之盛如此。及其施之政教,則能定民所依,使寒者得衣,饑者得食,各有所倚賴。又以其民既富而可教,乃陳列教條以開示之,使之父子知親,君臣知義,昭然於人倫日月之理。由是我周之民,感其教養之澤,莫不服習而不違;風聲遠被,用能達於殷邦,罔不服從其教化。民心既歸,天意斯屬,遂集大命於我周矣。”

【原文】“在後之侗,敬迓天威,嗣守文武大訓,無敢昏逾。

【直解】侗,是愚。迓,是迎。成王說:“得天下固難,而守天下亦不易。我小子承文武之後,雖侗愚無知,然亦知天命無常至為可畏,兢兢然致敬以迎之,不敢有一毫怠忽之心。於文武敬天勤民的大訓,一一承繼保守,無敢錯昧逾越。是以能延長世德,克享天心,而大命不至於失墜爾。”

【原文】“今天降疾,殆弗興弗悟。爾尚明時朕言,用敬保元子釗,弘濟於艱難。

【直解】釗,是康王的名。成王說:“今天降疾於我身,殆將必死,不能興起,不能醒悟矣。繼我而為君者,太子釗也。以祖宗基業之重,付之一人,可謂艱難。爾等庶幾明記我的言語,相與敬慎以保護太子,左右維持,使能大濟乎艱難之業,而守丕基於不墜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