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背後的兩位女性

對於愛情來說,有一個很無奈的結局,叫“有實無名”。

對於婚姻來說,有一個很悲劇的狀態,叫“有名無實”。

這兩種狀態,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似乎一直都存在。

1

1968年3月8日,中南海釣魚台。

北京衛戍區司令員傅崇碧親自帶隊,帶著副司令員劉光甫、副政委周樹青和秘書馮正午,當著江青的面,打開了4個大箱子。

箱子裏,裝的是之前離奇“失蹤”的全部魯迅手稿。

經查,這4箱手稿是江青私自讓戚本禹從文化部調取過來的。找到這4箱手稿,終於讓傅崇碧等人松了一口氣(他本人後來因此事被江青打擊報復,引出軍隊體系一場大風波)。

但就在5天前,有一位女士卻已經因此事而逝世。

因為在發現魯迅手稿失蹤後,她心急如焚,連夜寫信給周恩來,要求徹查真相。在送這封信的過程中,她心臟病突發逝世,享年70歲。

這位女士,就是魯迅的伴侶,許廣平。

2

故事,還是從1898年說起吧。

這一年的2月12日,許廣平出生在廣州的一個士大夫家庭裏。

說許廣平“家世顯赫”,應該是沒什麽問題的:其祖父許應骙被慈禧太後認作幹兒子,獲賜可在宮中騎馬,官至浙江巡撫(相當於浙江省省長)。

及至許廣平父親一輩,家道中落,但廣州許家,依舊是名門望族,家裏英才輩出:反英軍入廣州城鬥爭的功臣許祥光、有“許青天”之稱的許應镕、廉潔清官許應鏘、辛亥革命元老許崇灝、有“鐵血將軍”之稱的東征名將許濟、紅軍名將許卓、著名教育家許崇清等。

許廣平

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許崇智。作為民國前半段繞不過去的名人之一,許崇智是黃埔軍校的創立人,也是粵軍總司令。他是許廣平的堂兄。

許廣平的父親許炳枟是庶出,在許家這個大家族中地位不高,一生也沒取得功名。不過這反而讓許炳枟比較開明,傳遞到女兒許廣平身上,倒成了一件好事——在那個時代,許廣平居然被允許像男孩子一樣讀書、上學,甚至可以不纏足。

這也對許廣平的性格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1918年,許廣平考入天津“直隸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本科。一年後的1919年,許廣平積極投身“五四運動”,任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會刊《醒世周刊》編輯,發表了許多關於婦女問題的意見。1922年,在短期擔任小學教師之後,許廣平考入了國立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國文系(1924年改名“國立北京女子師範大學”)。

也就是在那裏,她遇見了魯迅。

3

1923年7月到1926年8月,魯迅在該校兼任國文系講師,講授中國小說史。

當時習慣坐在第一排聽課的許廣平,後來這樣回憶第一次見到魯迅時的情景:

突然,一個黑影子投進教室來了,首先惹人注意的便是他那大約有兩寸長的頭發,粗而且硬,筆挺的豎立著,真當得“怒發沖冠”的一個“沖”字。一向以為這句話有點誇大,看到了這,也就恍然大悟了。

褪色的暗綠夾袍,褪色的黑馬褂,差不多打成一片。手彎上,衣身上許多補釘,則炫著異樣的新鮮色彩,好似特制的花紋。皮鞋的四周也滿是補釘。人又鶻落,常從講壇跳上跳下,因此兩膝蓋的大補釘,也遮蓋不住了。

……

沒有一個人逃課,也沒有一個人在聽講之外,拿出什麽東西來偷偷做。鐘聲剛止,還來不及包圍著請教,人不見了,那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許久許久,同學們醒過來了,那是初春的和風,新從冰冷的世間吹拂著人們,陰森森中感到一絲絲的暖氣。不約而同的大家吐了一口氣回轉過來了。

一開始,許廣平和魯迅只是師生關系。這樣的關系,維持了一年多。

1925年3月11日,女子師範大學發起了反對校長楊蔭榆的學潮,作為學生自治會總幹事的許廣平,正是學潮中的骨幹。為了尋求理解和支持,探討中國女子教育的前途,許廣平主動給魯迅寫了第一封信。

這封信,連同後來的134封兩人之間的來信,被編為《兩地書》。

通信一個多月之後,在4月10日的一封信中,許廣平的署名已經是“小鬼許廣平”了。而在4月12日拜訪過魯迅居所之後,在16日的信中,許廣平已經用了“‘秘密窩’居然探檢過了!”這樣的語氣。

魯迅

可以看出,這樣的語氣和通信氛圍,已經慢慢超越了師生之情。

1925年10月20日晚,在魯迅寓所的工作室裏,魯迅坐在靠書桌的藤椅上,許廣平坐在魯迅的床頭,許廣平握住了魯迅的手,魯迅同時也向許廣平報以輕柔而緩緩的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