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聞 歷史是漫長的征途

《最後一課》到底有沒有騙人?

有這樣一個地區,絕大多數的中國學生都說不出具體的方位,但都記得它的名字:阿爾薩斯——洛林。

這都是因為一篇叫《最後一課》的課文。

我們還因此記住了:“法語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但是,這篇膾炙人口的課文記述的故事,絕非表面上那麽簡單。

1

1871年5月10日這一天,曾經在歐洲大陸上不可一世的法國在經歷了普法戰爭的失敗後,被迫與德國簽訂了恥辱的《法蘭克福和約》。

這個和約規定,法國向德國賠款50億法郎,三年付清。在付清之前,德國在法國駐軍,駐軍的軍費由法國承擔。

不僅如此,最讓法國心痛的是,法國被迫割讓出了重要的工業區阿爾薩斯——洛林。

法國作家都德

這也是都德的小說《最後一課》的歷史背景。

我相信我們很多人還會記得課文的最後那一段:

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麽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幾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後他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散學了——你們走吧。”

這段話,感動過包括我在內的無數人。

但是,如果告訴你,事實可能並非如此簡單呢?

2

這個故事,還得從阿爾薩斯——洛林的歷史說起。

阿爾薩斯——洛林,在17世紀以前,一直是神聖羅馬帝國的領土。在這裏,就不再費篇幅闡述神聖羅馬帝國了,我們只需要知道“神聖羅馬帝國”的另兩個稱呼——“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或“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

1618年,日漸衰落的神聖羅馬帝國爆發了一場大規模內戰,進而將歐洲的主要國家全部卷入,一打就是三十年,史稱“三十年戰爭”。

這場“三十年戰爭”使得神聖羅馬帝國旗下的德意志各聯邦損失了60%的人口,進而推動了整個歐洲從“鐵板一塊”邁向民族國家,被認為是歐洲近代史的開端。

在這場戰爭中,法國迅速崛起,並且在戰爭中站在了勝利的一方。作為回報,他們從神聖羅馬帝國的版圖中,得到了阿爾薩斯的大部分(除首府斯特拉斯堡),以及洛林的部分(梅林、圖爾和凡爾登三個主教區)。

這還不算結束。

1688年,法國在路易十四的統治下,作為當時歐洲最強國,又和神聖羅馬帝國、英國、荷蘭打了一架,一打就是九年,史稱“九年戰爭”。1697年,法國與“反法同盟”簽訂了《裏斯維克和約》,宣告戰爭結束——作為結果,法國吞並了整個阿爾薩斯。

來吧,看看阿爾薩斯―洛林究竟在哪裏

又經過了69年,1766年,法國經過了一系列戰爭和交換,終於在路易十五時期,完全吞並了洛林。

至此,阿爾薩斯——洛林開始被法國收入囊中。

在神聖羅馬帝國分裂出的各個德意志聯邦中,普魯士迅速崛起,並一直對阿爾薩斯——洛林耿耿於懷,但當時的法國實在是太強盛,普魯士也毫無辦法。

1806年,年輕火力壯的普魯士終於忍不住跳了起來,但他們面對的是全歐洲百年一遇的軍事天才——法蘭西帝國的皇帝拿破侖。那一年的耶拿戰役,法軍大破普魯士,拿破侖甚至準備將普魯士吞並。後來在俄國的調停下,普魯士國土面積被縮小一半,而且還要向法國賠款1.2億法郎,並支付法軍在普魯士境內駐軍費用5350萬法郎。

普魯士的那口怨氣,直到64年後的1870年才宣泄出來。

那一年,爆發了都德《最後一課》故事發生的背景:普法戰爭。

3

拿破侖

普法戰爭,是崛起的普魯士和衰落的法國進行的一場大決戰。

當時的普魯士,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治理下咄咄逼人,而法國在拿破侖一世的侄子拿破侖三世的統治下,已經是夕陽西下,外強中幹。

在這場不到一年的戰爭中,雙方各投入了50萬以上的兵力,法國的拿破侖三世更是禦駕親征,最終卻只能率領10萬法軍向普魯士投降。普魯士的國王威廉一世最終在巴黎的凡爾賽宮加冕,可謂羞辱對手至極。

那場戰爭使得法蘭西第二帝國被推翻,第三共和國成立,而普魯士借著這場戰爭完成了對大小聯邦的統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