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刻骨銘心的仇恨,但日本戰後為什麽會感激美國人?

我們一直說,“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那麽,如果在極度仇恨之後,又轉變為極度的熱愛和崇拜,背後的原因,就更值得探尋了。

1

1945年8月30日,下午2點05分。

一架飛機在日本橫濱以西的厚木機場緩緩降落。

整個機場高度戒備,全部戒嚴。因為,這架名叫“巴丹號”的飛機,是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的座機。

麥克阿瑟作為“二戰”期間的“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現在的頭銜是“駐日盟軍最高司令”——沒錯,他是在日本戰敗投降後,來接管日本的。

但久經沙場的麥克阿瑟,在邁出機艙門的時候,還是有一點緊張。

麥克阿瑟走出飛機

麥克阿瑟其實應該提前一周就抵達日本。但是,他得到的情報是,厚木機場停著數不清的日本“自殺式”飛機,而一大批“神風特工隊”的隊員已經表態: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渴望,與這位沾滿大日本皇軍鮮血的劊子手同歸於盡!

太平洋戰場上,美國人在中後期把日本人虐得體無完膚,從硫磺島到關島,從沖繩島到東京大轟炸,再加上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日本數十萬軍民屍骨無存——當然,日本人未必會檢討是他們自己先偷襲珍珠港的。

而麥克阿瑟呢?是他指揮著美國軍隊,沖破一層又一層日本人用屍體堆積起來的防線和壁壘,一直從澳大利亞打到日本——在很多日本軍官和士兵心目中,他就是“罪魁禍首”。

此時此刻,日本的本土還有300萬士兵尚未完全繳械,對於孤身前來接受投降的麥克阿瑟來說——他自己是很得意這種“孤膽英雄”行為的——只要有一點點“嘩變”,他就可能被憤怒的日本人撕碎。

所以,麥克阿瑟在命令厚木機場的所有日本飛機拆除螺旋槳之後,才敢降落到這裏。

事實證明,麥克阿瑟的擔心不無道理。

從機場到橫濱市區,有13公裏的路程。一路上,麥克阿瑟發現,沿途的道路兩旁,站滿了日本士兵,可能有3萬名之多。

而所有的日本士兵,都背朝他的車隊。

旁邊有人給麥克阿瑟解釋:這是他們拱衛天皇的方式。

但麥克阿瑟沒有理由因為這種安慰而平靜下來。面對明顯有敵對情緒的日本士兵,他的任務非常艱巨:接管這個國家,穩定這個國家,恢復這個國家。

但首先,他決定要震懾這個國家。

2

1945年9月2日,上午9點。

日本的無條件投降簽字儀式在東京灣的美軍戰列艦“密蘇裏”號上舉行。盟軍的代表團,以麥克阿瑟領銜,日本的代表團首席代表,是新任的外相重光葵——就是1932年在上海虹口公園被炸斷腿的那位。

麥克阿瑟在東京灣的“密蘇裏”號戰艦上代表盟軍接受日本無條件投降,當時中方受降代表團的團長是徐永昌

簽字儀式只進行了18分鐘就結束了,然後,讓現場所有人都大為震撼的一幕發生了:整整400架美國當時最先進的B-29轟炸機列隊掠過“密蘇裏”號戰艦的上空,隊列旁圍繞的,又是整整1500架艦載機。

整個天空都被遮蔽,整個海洋都被震動。

當時的日本代表團成員面面相覷,沉默不語——如果能回到1941年,他們估計一定不會發動偷襲,去招惹美國這個擁有超級生產力的怪獸。

而麥克阿瑟安排這一出的用意也很明顯:你們之前不是不肯投降嗎?不是要“玉碎”嗎?“碎”給我看看?

3

第一步是震懾,第二步就是瓦解意志。

瓦解誰的意志?當然是日本國民的意志。日本國民的意志來源於哪裏?來源於一個人:日本天皇。

在投降儀式舉行之前,美軍曾給日本天皇草擬過一份天皇的投降詔書,第一句是:“我,天皇裕仁……”當時麥克阿瑟覺得這句話很正常,但身邊在場的日本人都面露慍色。

旁邊有人悄悄告訴麥克阿瑟:“天皇從來不用‘我’,用‘朕’。”

麥克阿瑟由此深深體會到了日本民眾對天皇那種近乎癲狂的崇拜。於是,他立刻告誡所有部下:“不要不尊敬日本天皇,這樣會惹怒日本的軍人!”

但尊敬歸尊敬,不解決“天皇”這個問題,是不可能讓日本人徹底接受改造的。

於是,麥克阿瑟讓日本的裕仁天皇發表了一個宣言。這個宣言,就是著名的《人間宣言》。

宣言中有一段話是這樣的:

“朕と爾等國民との間の紐帯は、終始相互の信頼と敬愛とに依りて結ばれ、単なる神話と伝說とに依りて生ぜるものに非ず。

(朕和諸等國民之間的紐帶,是依靠互相信賴互相敬愛所形成,而不是單靠神話傳說而生出。)